台股。報系資料照台股。報系資料照

 

 

 

在2021年的1月,台股指數持續向上攻堅,來自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的貢獻,陸續站上萬五和萬六的關卡。但在勢如破竹的上漲後,台積電因英特爾大單的落空,開始出現法人獲利了結的現象。從1月22號開始,連續3天下挫,進一步連累了台股指數,使台股指數從萬六高點下墜。但對於台灣散戶來說,不該只單單關注台積電一家公司,在電子科技的高度需求下,台股並非只有一座護國神山,而是有著連綿的山峰,究竟現在有哪些公司成為了護國百岳呢?又該用什麼方式來投資這些神山群才是最適合的呢?(原文刊載於1月26日)

 

科技趨勢逐漸反應

母雞帶小雞成定局

在2020年表現最佳的其中一檔股票非台積電莫屬,這是散戶間不容質疑的成果。在5G或電動車的趨勢下,台積電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司之一。題材逐漸發酵下,其他相關公司的股價也逐漸反應出來,包含聯發科(2454)和鴻海(2317)。從下圖可看到,聯發科過去一個月上漲了17.7%,鴻海則漲了32.9%。

 

 

 

 

在市值逐漸放大的情況下,台股不再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而是造就出如同台灣百岳的護國神山群!作為一名散戶,當然不容錯過這波科技浪潮的趨勢,但在資金有限的窘境下,很難各別買下一張這三檔股票。若上述三大公司各買一張的話,以1月26號的收盤價來計算,會需要花上161萬元…對於一般小資族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拿出這麼大筆錢。對於想投資這些神山的散戶來說,有什麼樣的選擇呢?

 

護國百岳好威

2 檔 ETF 只要 5 萬就能搞定

在近年投資趨勢下,除了少數的個股操作外,ETF 逐漸成為熱門的投資焦點。那對於想投資這些好公司的小資族,在本金不多的情況下該如何操作呢?可以從兩檔低價 ETF 來相互搭配下手!分別是元大台灣ESG永續ETF(00850)和國泰台灣5G+ETF(00881),從下表可看到兩大ETF的前5大持股比例,持股占比最大的皆是上述提到的護國百岳。

 

 

 

 

 

這兩檔ETF在過去一個月裡皆受惠於三大百岳,從下圖可看到,00850上漲了10.77%,而00881比起00850的分散持股,更加聚焦於台灣的電子業,上漲幅度高達15.81%。

 

 

 

 

若兩檔 ETF 各入手一張的話,以 1 月 26 號的收盤價計算,可在 5 萬元以內就做到三大公司的分散投資!以 5 萬元來看投資比例的話,將會將資金分配 28.16% 在台積電;8.13% 在鴻海;8.04% 在聯發科。對於三大百岳的分散,可減少重壓個股的風險,大大減少小資族散戶所需要面對的波動。

 

短線賣壓無法避免

長線漲勢無可限量

儘管過去一個月內台股上漲了不少,但在疫情逐漸升溫的情況下,且逼近封關倒數,這兩檔 ETF 有可能會面臨到短線的賣壓,但面對多頭格局的確立,持續性的上漲將是勢不可擋。

 

對於資金部位不大的小資族來說,可嘗試在拉回的相對低點進行佈局。而對於資金部位相對較大的中型散戶來說,可適時運用各大券商的定期定額功能來做中長期的規劃,可在未來品嘗到豐厚的成果。

 

本文由CMoney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除了0050、0056,還有更好的ETF嗎?施昇輝:60歲後,這4種ETF不要買

 
 

施昇輝

ETF

今周攝影團隊

2021-02-22 13:32

該追求比0050更好的ETF嗎?

 

 

愈來愈多投資人認同ETF(指數型基金)是現今最簡單的投資標的,但目前台股有超過200檔的ETF,該怎麼選呢?或許很多人都知道,我一向只分享台股最具代表性的兩檔ETF─0050和0056,但難道沒有別的ETF可以考慮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大家:第三人生該用什麼心態來進行投資理財呢?

 

我認為在此階段,真的不該花費太多時間和精神「努力」賺錢,而應該用最「簡單」、最不費力的方法追求安穩保守的獲利。既然0050和0056已經可以讓你安心不焦慮地獲得穩定報酬,又何必認真研究其他ETF呢?

 

不過,如果你還是希望有其他ETF可以選擇的話,以下就是我對此一問題的回答。

 

我想先用消去法來說明,也就是請避開以下的ETF。

 

一、不要買不懂的股市或商品所連結的ETF

 

現在最夯的其他股市的ETF,非陸股莫屬了。陸股其實是資訊相對不透明的市場,但大家之所以躍躍欲試,多半是因為陸股走勢已經低迷多年,讓人認為「總該輪它漲了吧?」

 

 

但是,就像許多年前大家都預測人民幣會升值,拚命存人民幣,結果卻導致嚴重虧損。陸股未來真的會補漲嗎?除非非常了解大陸的政經情勢,能夠正確判斷,否則實在該避而遠之。

 

連語言相通的市場都尚且難以了解,其他國家的股市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肯定就更陌生了。身處第三人生,真的有必要花時間精力了解各國股市嗎?如果只是單純覺得台股指數屬於高基期,所以該出脫,然後轉進低基期的他國股市的話,我認為或許是種過分一廂情願的想法。

 

同樣的道理,也不建議大家買賣不熟悉的商品類ETF。

 

二、不要買衍生性ETF,也就是各種ETF的正二和反一

 

就算要買,也請進行短線交易,絕對不能長期投資。我以很多人都愛買的元大台灣50反一(00632R)為例來說明(編按:此商品特色是若預期大盤接下來會下跌,則反向ETF就會上漲)。

 

絕大多數的人都看壞台股的未來,所以很愛買反一,甚至有人從8500點就一路買反一。如果你從那時抱到現在,都不停損,那真的損失慘重。

 

此外,因為發行反一的投信公司其實是透過期貨交易反映其淨值,導致交易成本很高,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跌回原來買進反一時的指數,就能解套。

 

 

2018年10月,指數最低9400點,反一股價最高來到13.89元。2020年3月,指數最低來到8523點,反一股價最高來到13.94元。換句話說,兩年來,指數跌了877點之後,反一才終於解套了。由以上這則實例可以得知,反一是絕對不能長期持有的。

 

因為只適合短線交易,甚至當天就該平倉,所以一定要在盤中盯盤,否則難以掌握當天的漲跌。但是身處第三人生的你,豈該如此浪費寶貴的時間?

 

三、不要買成交量太低的ETF

 

成交量太低,買方可能買到過高的價格,賣方可能賣到過低的價格,真的碰到閃崩時,肯定求售無門,損失更慘。此外,近幾年也發生過成交量太低,導致ETF規模太小而下市的情事,更是不得不慎。我認為每天最起碼的成交量應該在百張以上。

 

四、最好不要買沒有配息的ETF

 

買ETF當然可能會套牢,所以最好買有配息的ETF,因為有配息,又因成交量大不會下市,自然就無須太過焦慮,甚至根本不必停損。

 

扣除以上這四類ETF,請各位自行研究每一檔ETF選股的標準,以及其成分股的相關資訊,再決定是否買進。我絕對不是在「推薦」0050和0056,我只是在「分享」自身的投資經驗,以及投資這兩檔ETF所帶來的安心、簡單感受而已。

 

現在很多ETF專家開始透過拆解各ETF的成分股,提供買進的建議,然而,這已經與原先以「簡單」為訴求來推廣ETF投資的本意背道而馳了。大家買ETF,就是希望不再陷入「選個股」的焦慮循環中,但現在又開始煩惱要「選什麼ETF」,這不是很矛盾嗎?

百貨公司清潔工打掃17年,一生省吃儉用住33萬老屋,92歲去世留下2億多,他是怎麼做到的?

 
 

摩根.豪瑟

理財

shutterstock

2021-02-22 14:00

2014年有281萬3503人死亡,在這些人中,只有不到4千人的淨資產超過800萬美元(約合台幣2.2億元),而羅納.瑞德正是其中之一。

 

 

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我在大學時曾在洛杉磯一家高級飯店當過泊車小弟。

 

有個常客是科技新貴。他是個天才,20多歲就設計出無線路由器的某個關鍵零組件,而且獲得專利。他曾創辦好幾家公司,然後賣掉,一路飛黃騰達。

 

他也和金錢建一種我稱為「不安並夾雜天真傻氣」的關係。

 

他隨身帶著一疊厚達10公分的百元美鈔,秀給每個想看的人,以及很多不想看的人。他老是醉醺醺的公然大聲吹噓自己很有錢,但常常都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掏出幾千美元給我的同事,交代他:「去街上的珠寶店幫我換幾枚價值一千美元的金幣。」

 

 

一小時後,金幣到手,這名科技新貴和死黨聚在可以俯瞰太平洋的碼頭旁,隨後將金幣一個接一個的拋入海中,就像打水漂一樣,一邊大聲狂笑,一邊爭辯誰擲得最遠。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而已。

 

 

幾天後,他打破飯店餐廳的一盞燈,經理告訴他那盞燈價值500美元,要他賠償。

 

「你是在跟我討500美元嗎?」這個科技新貴難以置信的回答,一邊從口袋裡掏出一疊現金遞到經理面前,「這是5000美元,現在馬上消失在我面前,以後絕對不准再這樣羞辱我。」

 

你可能很納悶他這樣的行為可以持續多久?答案是「沒有多久」。幾年後我聽說他破產了。

 

「善於理財」與「有多聰明」幾乎毫無關係,不過卻和「行為處事」大有關係。行為難以教化,即使是聰明絕頂的天才亦然。

 

情緒失控的天才可能會鬧出一場金融災難,反之亦然。一般人儘管未曾受過金融教育,只要習得與智力測驗無關的行為技能,照樣可以富甲一方。

 

耐心的果實:百貨公司清潔工省吃儉用,92歲變億萬富翁

 

我最喜歡的維基百科(Wikipedia)條目是這樣開始的:「羅納.詹姆士.瑞德(Ronald James Read)是美國慈善家、投資人、警衛,以及加油站員工。」

 

 

Ronald Read philanthropist.jpg
By Source, Fair useLink

 

羅納.瑞德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的鄉下,是全家第一位高中畢業生;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每天都得在路上招手搭便車上學。

 

對於認識羅納.瑞德的人來說,他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他的生活和大家一樣低調平淡。
 

瑞德在一間加油站修車長達25年,也在大型連鎖百貨公司傑西潘尼(JCPenney)打掃17年。

 

他在38歲那年花了1萬2千美元(約合台幣33.5萬元)買下一間兩房的屋子,在那裡度過剩下的人生。

 

50歲那年,他成了鰥夫,而且終身沒有再娶。一名朋友回憶往事時說到,他主要的嗜好就是砍柴。

 

 

2014年,瑞德去世,享年92歲。正是這一年,這名謙和內斂的鄉下警衛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人物。

 

2014年有281萬3503人死亡,在這些人中,只有不到4千人的淨資產超過800萬美元(約合台幣2.2億元),而羅納.瑞德正是其中之一。

 

這名前任警衛在遺囑中把200萬美元留給幾名繼子,其餘超過600萬美元全數捐給當地的醫院和圖書館。

 

瑞德身旁的熟人都很困惑,不知道他的錢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後來才知道其中根本沒有什麼祕密。他既沒有中樂透,也沒有繼承遺產。瑞德省吃儉用,然後把錢投資在績優股上。接下來他只是耐心等待幾十年,就這樣將微薄的存款滾到超過800萬美元。

 

就這麼簡單。他從警衛搖身一變成為慈善家。

 

貪心的下場:40幾歲財務自由 他住在500坪豪宅卻身無分文

 

羅納.瑞德去世前幾個月,還有一名叫做理查(Richard)的人登上新聞版面。

 

 

理查.富斯康(Richard Fuscone)和羅納.瑞德的人生恰好在光譜的兩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畢業的富斯康是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高階經理人。他在金融業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40多歲就早早退休,轉行成為慈善家。

 

美林前執行長郭銘基(David Komansky)稱許富斯康具備「商業手腕、領導技能、穩健的判斷力與廉正的品格」。財經雜誌《克萊恩》(Crain's)還曾把他選為「40位40歲以下精英」(40 under 40)的成功商業人士。

 

但是沒過多久,富斯康就跟拿金幣打水漂的科技新貴一樣身敗名裂。

 

 

2000年代中期,富斯康借很多錢來擴建位於康乃狄克州小鎮格林威治市(Greenwich)超過500坪的豪宅,這幢豪宅裡有11套衛浴設備、兩座電梯、兩座泳池、7間車庫,每個月光是維護費用就超過9萬美元。

 

沒過多久,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
 

這場危機幾乎掏空每個人的荷包,顯然也把富斯康的荷包榨到一塊錢也不剩。高額的債務與低流動性的資產讓他破產。2008年時,據稱他對破產法官(bankruptcy judge)說:「我現在沒有任何收入。」

 

 

他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 Beach)的豪宅先被法拍。

 

2014年輪到格林威治的豪宅被法拍。

 

在羅納.瑞德把財產留給慈善機構的前5個月,理查.富斯康的豪宅被法拍成功,價格比保險公司預估金額的75折還低。曾為豪宅嘉賓的客人全都念念不忘「透明地板下方那一眼望穿的室內游泳池,在裡面用餐、跳舞無比刺激。」

 

羅納.瑞德有的是耐心,理查.富斯康有的是貪心。這一點正是讓兩個教育程度與經歷天差地別的人財富拉近的關鍵。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理財啟示

 

 

這裡提供的教訓不是說要我們多學羅納、少學理查。雖然這樣的忠告也不差。

 

這兩起故事的玩味之處在於他們的理財方法都很獨特。

 

 

在其他產業,一個人要是沒有大專學歷、沒有受過訓練、沒有專業背景、沒有正式經驗,也沒有人脈關係,有可能會遠遠贏過另一個擁有最好教育、最好培訓和最廣泛人脈關係的人嗎?

 

我一個例子也想不出來。

 

我無法想像羅納.瑞德執行的心臟移植手術會比哈佛訓練的外科醫師來得好,或是設計的摩天大樓比受過最精良訓練的建築師還要出色;更別提想像著一個警衛能比世界頂尖的核子工程師表現更好的故事。

 

但這些故事確實會發生在投資界。

 

事實上,羅納.瑞德與理查.富斯康在同個時空存在有兩個解釋。

 

 

第一,財務結果取決於運氣,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這句話某個程度來說沒有錯。

 

但是,第二點(而且我認為更普遍的情況)是,財務成功不是硬科學,它是軟實力,你的言行舉止比專業學識更重要。

 

我稱這種軟實力為致富心態。軟實力比金錢的技術面更重要。我漸漸明白,這套軟實力嚴重遭到低估。

 

財務金融通常會一面倒的教導以數學為主的技能,你在這裡把數據資料輸入公式,它就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然後它就假設你真的會這麼做。

 

在個人理財領域,這一點完全正確,因為它會告訴你要準備6個月的應急準備金,而且每個月要存10%的薪水。

 

在投資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我們會知道利率和預估的價值之間有確切的歷史關聯。

 

在財務管理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財務長可以精準衡量資金成本。

 

 

這些事情沒有好壞,只不過,知道該怎麼做,不代表你知道當你試著這樣做時,腦子裡正在思考什麼事。

 

作者簡介_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

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曾贏得兩次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頒發的最佳商業獎(Best in Business Award),以及《紐約時報》希尼獎(The Sidney Award),也曾兩次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Writing)。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

 

 

養大一個孩子,少說也要 3 百萬到 5 百萬,對小資家庭來說,如果沒有「富爺爺、富奶奶」來幫忙,從孩子 0 歲起爸媽就得開始攢錢。若想早點達成目標,存股會是好選擇!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文 / Money錢 師慧君

 

幫孩子準備教育金和夢想金,你會選擇存什麼?

這個答案在過去可能是定存、儲蓄險,或是投資型保單,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爸媽選擇幫孩子存股。


在台股還未開放定期定額之前,不少人覺得投資門檻太高,因而不敢進場,但現在小錢也能投資股票,甚至有部分券商最低只要 1,000 元就能定期定額買股,再加上券商大多會提供手續費優惠,對小資存股族來說相對划算。


身為職業媽媽的珊迪兔,從孩子 0 歲起就開始幫他存股,每月定期定額投入 8,000 元,至今已 2 年多,即使遭遇近期股市大跌,依然堅定地買進,除了因為她早已擬定長期的存股計劃,更是因為她曾面臨失去一切的痛苦,不希望同樣的慘況在孩子身上重演。

 

人生勝利組一度跌入谷底為翻身努力學會存股

珊迪兔從幼年到初入社會,家境一直非常優渥,她的父親是經商高手,從小念的都是私立雙語學校,長大後也不意外地成為留學生,並且進入外商公司工作,甚至還曾自行創業,堪稱人生勝利組。


但原本美好的生活,卻因為父親的生意失敗,一夕之間被摧毀,她不僅失去了家族的庇蔭,還連帶背上了債務。到那時她才了解,父親完全沒有理財的觀念,因為在上一輩的年代,只要肯努力就能賺到錢,而且事業做得夠大,就會有源源不絕的現金流,自然不需要為錢煩惱。

 

「我從來沒想過,那些本土劇的劇情,竟然會在我身上發生!那時家裡經常有人來追債,房子也被法拍,還得面對親戚和外人的眼光。」珊迪兔回憶起那段往事,顯得已經雲淡風輕,她說,小時候父親生意忙,她放學回家永遠看不到對方,破產反而讓她找回了爸爸。也所幸,當時結婚不久的老公對她不離不棄,選擇牽手一起面對難關。

 

雖然人生從天堂跌到谷底,珊迪兔並沒有放棄,她靠著轉貸、債務整合、拉長還款年限,終於度過了危機。也因為了解到理財的重要,她一邊拼命地兼職存錢,一邊研究如何記帳、投資、創造被動收入,並且開啟了她的存股生涯。

 

 

 

由於存股目的是累積退休金,珊迪兔大多挑選殖利率高,且波動度相對較低的個股。

 

台股方面,她偏好具官股色彩的金融股、生活類的產業龍頭股,以及規模較大的 ETF。

 

而美股方面,因為沒有精力研究個股,她偏好追蹤大盤指數的 ETF,例如 VOO(Vanguard 標普 500 指數 ETF)、ITOT(iShares 核心標普美股總體市場指數 ETF),或是用來避險的美債ETF,例如 TLT(iShares 20 年期以上美國公債 ETF)、IEF(iShares 7-10 年期美國公債 ETF)。

 

因為可投資的金額不大,珊迪兔採取每月定期定額的操作方式,同時會視企業營運狀況和市場變化來更換標的,一次通常只集中買進 1 ∼ 2 檔,並且會在特殊事件發生、股價走跌時加碼,長期下來庫存損益大約在 10% 左右。

 

7+18 投資法,用股票養大孩子 2 個帳戶

3 年多前,珊迪兔有了身孕,當時的她非常擔心自己無法給孩子好的生活,便和老公商量,等孩子出生後用存股的方式儲備教育金和一筆額外的夢想金,藉此減輕養育孩子的負擔,而她也在孩子滿 2 個月時替他開立了證券戶,開始定期定額買股。


因為曾經創業,現在又擔任新創公司的財務長,珊迪兔為孩子存股時非常注重目標設定與資金控管,她自創了「7 +18」投資法。所謂的 7,是指 0 到 7 歲存「教育基金」,18 則是指 0 到 18 歲存「夢想基金」,

 

她的計劃如下:

 

目標 1:教育基金 0∼7 歲每月存 5 千元

約可存到 50 萬元。由於小學到國中的學費都不高,可繼續持有,每年領股息。


先不計股價,假設殖利率為 5%,孩子 7 歲之後,每年可以領到 25,000 元的股息,等於一個月約可領到 2,000 元,珊迪兔打算從這 2,000 元當中,領取 500 元當作孩子的零用錢,剩下的 1,500 元則繼續存著;從國小到國中有 9 年時間,若不計算複利,又可以再多存 162,000 元。


等到孩子要上高中時,已經存了 66 萬多元。假設孩子就讀私立高中與私立大學,每學期學費為 5 萬元,高中 3 年加大學 4 年共需要 70 萬元,先前存下的教育基金,便可以用來支付絕大部分的費用。

 

 

 

目標 2:夢想基金 0∼18 歲 每月存 3 千元

每月定期定額投資 3,000 元,同樣不考慮手續費,18 年的投資成本為 648,000 元,以年化報酬率 5% 來概算,孩子 18 歲時就能存到 105 萬元,有了小小一桶金。之後不須再投入資金,讓股票自己滾存生息,等孩子有需求時(如創業、結婚),再將這筆錢當成禮物送給孩子。

 

她和老公不會提前讓孩子知道這筆錢的存在,原因是她希望孩子先學會如何理財和投資,如果太早給孩子大筆金錢,可能會讓他失去努力的動機。她預計在孩子 18 歲有打工收入之後,讓他另外開一個獨立的存股帳戶,用自己賺到的錢學習投資。

 

 

最愛官股金控 每年配股配息穩穩入袋

由於孩子的存股資金將來有特定用途,珊迪兔選股時有不同策略,她偏好存「官股金控」,而且還要能每年穩定配股配息,因為現在孩子年紀尚小,可以等待的時間長,多存一些「小股仔」,不僅能降低持股成本,將來的獲利也會更為可觀。

 

「其實我一開始幫孩子存過 0050(元大台灣50)但是 0050 漲破 80 元,成本變太高之後,我就立刻更換標的,改存官股金控裡獲利表現最好的華南金(2880)。」

 

珊迪兔選擇華南金還有其他 4 個理由:

① 連續 8 年殖利率超過 5%;

② 股價便宜且穩定;

③ 獲利穩定成長,2018、2019 年稅後純益都創新高;

④政府持股比例超過 28%,其中大股東台灣銀行持股就占了 21% 以上。


珊迪兔持續在關注的還有合庫金(5880)兆豐金(2886),如果未來華南銀表現不佳,她會考慮更換成這兩檔標的。另外, 民營的玉山金(2884)也是她相當看好的一檔個股,除了玉山金獲利持續創新高,也因為有穩定的配股配息。其他像中再保(2851)群益期(6024)這種冷門的高殖利率股,也在她的觀察名單內,未來若有多餘資金,她也會考慮買入。


最後,珊迪兔也想提醒爸媽們,除了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和夢想基金之外,也不要忘了要存自己的退休金,尤其近幾年經濟情況不佳,中年失業的風險大增,更應該要提早做好準備。


像她和老公目前每個月分配 12,000 元在退休投資帳戶,等到小孩滿 7 歲之後,就可以每月存 17,000 元,當她 65 歲時,累積金額大約是 1 千萬元,雖然對夫妻兩人來說,1 千萬元可能稍微少了一點,但只要把醫療保障做好,到時候再找點有興趣的兼職,當做休閒兼賺錢,她認為已經足夠安心退休了。

 

小提醒

過去殖利率不代表未來殖利率,股災時期宜謹慎操作,保留現金,待股價打底完成後再伺機進場。持有部位低者勿恐慌,維持定期定額紀律,向下攤平並逢低加碼,靜待時間與複利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