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麒

健康

shutterstock

2020-10-20 10:30

藝人黃錦雯(錦雯)媽媽日前住院,原因竟是因為吃了「隔夜菜」中毒,還差點引發敗血症。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明,只要飯菜量配制的剛好,就可以完全避免「剩菜剩飯」的問題,倘若外出吃飯,不得已要打包食材,她也提醒有「幾項東西」真的不要再打包了。

 

譚敦慈於中時新聞網《旗開得勝》網路節目中說明,其實要避免食物剩餘太多的方法就是,需要有一個觀念就是「配給制」,假設今天家裡吃飯的人有三個人,量就搭配的剛好即可,「就煎三片魚,煎三塊肉,青菜就是一綠一白;那就是大家採分餐制,你的份自己吃,我的份自己吃,就可以不用留下剩菜」。

 

譚敦慈表示,大家必須要優先養成這個習慣,她也提醒家長,不要認為把小孩「餵飽飽」就是很愛他們。「老一輩的人很喜歡用吃,來表達愛,但是現代都是怕小孩吃太多(肥胖)不是怕吃太少。」她建議準備的份量,其實就是抓到家人胃口大約「八分飽」的量即可。

 

此外,譚敦慈提到因為疫情的關係,提醒大家外出吃飯,應採用「分菜制」,就是菜上桌之後,先把大家的份量都分一分,因為公筷母匙還是會常常忘記,這樣的做法比較衛生;如果預先知道今天會有菜食用不完,那就優先打包,「盡量不要妳吃我吃之後,再去打包,樣能夠減少細菌的汙染也比較安全。」

 

譚敦慈也提醒,有幾項食物不適合打包,例如:

 

1.深綠色蔬菜:除了加熱過後很難吃之外,深綠色蔬菜生長時吸收的氮肥會產生硝酸鹽,煮過再加熱會轉化成更多可能致癌的亞硝酸鹽。

 

2.冷盤類:本身食物的溫度就低,打包的過程中也容易長菌。

 

3.貝、魚、高蛋白類:加熱之後食物容易萎縮,高蛋白類的東西,倘若一直重複滷煮,會產生「氧化膽固醇」,這種東西對於心臟血管很不好。

 

假設如果真的不得已,需要反覆加熱菜的話,譚敦慈建議「湯汁」一定要先濾掉,因為很多的納,普林會溶解在食物裡面,非常不健康,並且加入新鮮的水加熱。

 

另外,溫度介於7~60℃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放得愈久細菌愈多,譚敦慈強調把吃剩飯菜先煮好後先分裝成便當,並且只要飯盒手摸起來「感覺不燙了」就盡快放入冰箱。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律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原本成績一般的孩子

很可能因為這個假期,明顯退步。

短短一個月,足以拉開差距。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

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請記住:孩子是你的唯一,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媽媽經編輯部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

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在這個加長版的寒假中,

不少孩子都變得懶散了。

我們發現,孩子上課沒以前專心了,

做作業也沒以前用心了,

每天只想趕快去玩。

停課不停學,假期雖然延長,

孩子卻不能完全不學習。

 

有些家長卻縱容孩子不聽課,不做作業,

趁還有時間多玩幾天。

各位家長,

請別打著「愛與自由」的幌子,

卻在最該教育孩子的時候「偷懶」。

 

教育專家提醒:

「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人生終將變成悲劇。」

孩子不聽話、不服管教,

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卻很少想過:

■ 正是自己的寬容,

縱容了孩子的不求上進。

■ 孩子可以不懂事,

但父母一定要懂得正確引導。

■ 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必須要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尤其是學習。

 

這是父母之責任所在,

更是為了孩子的一生打算。

給孩子建立起自覺性

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

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指導及約束。

 

快樂教育不是放縱教育

現在努力將來才有選擇

很多父母都誤會了快樂教育。

然而放任式的順其自然,

只會讓孩子不聽課,不做作業,

成績墊底,在學校闖禍……

真正的快樂教育應該寓教於樂。

以一種更適合孩子天性的方式鼓勵孩子學習,

並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

 

曾經有一個媽媽讓兒子學拉小提琴,

孩子嫌累想放棄,

媽媽依然嚴格要求,一直鼓勵。

終於,孩子堅持下來了,

不僅拉得越來越好,

還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當他知道自己拿了第一名時,

笑得無比開心,之後更加用心地學習。

這,才是快樂教育。

 

現代社會的誘惑太多,

如果家長不約束、管教孩子,

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

只會越學越壞。

有時候,孩子小時候過得沒一點壓力,

長大了未必對父母心存感激。

學習的「苦」,規則的約束,

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著去承受的。

 

真正的快樂教育

並不意味對孩子放任自流、缺乏管教。

對於孩子,

該有的規矩要有,該有的能力要練。

 

推薦閱讀: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

 

 

 

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懶

那會變成你最深的遺憾

總是聽到父母抱怨,

現在的孩子太難養了:

「我要賺錢養活一家子,

哪有那麼多時間管孩子?」

寧願花好幾百給孩子買輔導書,

可沒有你的輔導,孩子也不會看;

寧願花好幾千給孩子報補習班,

可沒有你的督促,孩子也不會學。

 

好孩子是管出來,

優秀孩子是陪出來的。

你每一次缺席孩子的教育,

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不要等到孩子的教育失敗了,

才幡然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

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對於童年的孩子來說,

父母是萬能的,是最值得信任的,

這就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獨立了,有主見了,

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你再想教育孩子也沒有用了。

 

讀過這樣一首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建立自尊,再決定蓋房子。

我會多用手指來畫圖,少用手指來指。

我會少教訓多溝通。

我會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會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別讓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

成為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

教育家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

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BBC有一則叫做《富哥哥窮弟弟》的紀錄片。

兩兄弟在同樣的家庭長大,

哥哥成了名流政客,弟弟卻成了流浪漢。

原來,哥哥從小就自力更生,

弟弟卻被父母嬌生慣養,

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

也什麼都做不好。

 

習慣了被呵護的孩子,

不知道人世間多的是風雨。

習慣了安逸的孩子,

在舒適區裡懶散成性,

沒有一點能力。

有一句話說得好:

「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

當父母為孩子擋住了一切風雨,

孩子就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魚缸裡的觀賞魚。

 

家庭,本應該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源泉。

我們欣慰地看到,

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

學會了下廚,學會了做家務,

學會了孝順父母,

學會了沉下心來學習……

人生沒有溫室,

越早讓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

學會自己獨立地生活,

孩子未來的路才會走的更順。

 

 

 

你若不狠心逼孩子一把

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優秀

沒有無緣無故的差孩子,

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學生。

每個孩子的起點和天賦大多一樣,

影響他們成長速度快慢的,是父母。

 

一位知名的節目主持人她自 3歲起,

就一直接受父親的嚴格教育。

不僅要早起鍛煉,

還要每天背成語、抄古詩、讀名著。

每次父親在飯桌上批評她時,

她總是食不知味,一邊哭一邊吃飯。

可多年後,

她成了最為人熟知的主持人後,

終於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

 

「我現在再回想,

覺得他讓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對。」

有遠見的父母,

都會狠心逼孩子一把。

這個社會並不公平,

優勝劣汰更是生存的法則。

沒有誰的幸運可以憑空而來,

只有足夠努力,才能足夠幸運。

 

在孩子放棄之前,

家長都要適當逼孩子一把。

因為不逼孩子一把,

他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一個優秀的孩子,

離不開老師的教育,

更離不開父母的教誨。

與其說逼孩子一把,

倒不如當做是磨煉孩子一把。

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和努力,

才能鋪就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大道。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告誡各位家長: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是只有老師的事,

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

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和學習的榜樣。

 

有句話說: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台影印機,

那麼父母就是原稿,孩子就是複本。」

複本的成品如何,

取決於原稿的品質。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

對孩子的影響也越大。

你的一言一行、良好的習慣、

優秀的品行、閱讀的興趣、

堅強的意志等等,

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影響,

改變著孩子的人生。

 

一個好習慣形成,只需要21天。

一個孩子的蛻變,只需要一個月。

 

當你百思不得其解

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

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

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沒有人知道。

但父母的教育格局,

決定了孩子將來的高度。

 

推薦閱讀:再好物質條件,

比不上養成好習慣!你們是自律的父母嗎?

 

再好的學校

也比不上給力的家庭

再好的老師

也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

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正所謂生的容易,養的難;

養的容易,教的難。

多少父母拼盡全力,

想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

交給最好的老師,

接受最好的教育。

卻不知道,

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

自己首先要愛上學習。

放下手機,拿起書本,熱愛學習,

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想讓孩子好好做人,

自己首先要率先做模範。

除了知識以外,

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

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

包括正確的習慣、良好的品行、

積極的心態、堅強的意志、

安全感和幸福感等等。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

孩子教育的成功,

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

父親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母親決定了孩子的人性溫度,

家庭決定了孩子的品格教養。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律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原本成績一般的孩子

很可能因為這個假期,明顯退步。

短短一個月,足以拉開差距。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

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請記住:孩子是你的唯一,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媽媽經編輯部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

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在這個加長版的寒假中,

不少孩子都變得懶散了。

我們發現,孩子上課沒以前專心了,

做作業也沒以前用心了,

每天只想趕快去玩。

停課不停學,假期雖然延長,

孩子卻不能完全不學習。

 

有些家長卻縱容孩子不聽課,不做作業,

趁還有時間多玩幾天。

各位家長,

請別打著「愛與自由」的幌子,

卻在最該教育孩子的時候「偷懶」。

 

教育專家提醒:

「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人生終將變成悲劇。」

孩子不聽話、不服管教,

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卻很少想過:

■ 正是自己的寬容,

縱容了孩子的不求上進。

■ 孩子可以不懂事,

但父母一定要懂得正確引導。

■ 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必須要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尤其是學習。

 

這是父母之責任所在,

更是為了孩子的一生打算。

給孩子建立起自覺性

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

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指導及約束。

 

快樂教育不是放縱教育

現在努力將來才有選擇

很多父母都誤會了快樂教育。

然而放任式的順其自然,

只會讓孩子不聽課,不做作業,

成績墊底,在學校闖禍……

真正的快樂教育應該寓教於樂。

以一種更適合孩子天性的方式鼓勵孩子學習,

並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

 

曾經有一個媽媽讓兒子學拉小提琴,

孩子嫌累想放棄,

媽媽依然嚴格要求,一直鼓勵。

終於,孩子堅持下來了,

不僅拉得越來越好,

還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當他知道自己拿了第一名時,

笑得無比開心,之後更加用心地學習。

這,才是快樂教育。

 

現代社會的誘惑太多,

如果家長不約束、管教孩子,

孩子就沒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控能力,

只會越學越壞。

有時候,孩子小時候過得沒一點壓力,

長大了未必對父母心存感激。

學習的「苦」,規則的約束,

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學著去承受的。

 

真正的快樂教育

並不意味對孩子放任自流、缺乏管教。

對於孩子,

該有的規矩要有,該有的能力要練。

 

推薦閱讀: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

 

 

 

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懶

那會變成你最深的遺憾

總是聽到父母抱怨,

現在的孩子太難養了:

「我要賺錢養活一家子,

哪有那麼多時間管孩子?」

寧願花好幾百給孩子買輔導書,

可沒有你的輔導,孩子也不會看;

寧願花好幾千給孩子報補習班,

可沒有你的督促,孩子也不會學。

 

好孩子是管出來,

優秀孩子是陪出來的。

你每一次缺席孩子的教育,

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不要等到孩子的教育失敗了,

才幡然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

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對於童年的孩子來說,

父母是萬能的,是最值得信任的,

這就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獨立了,有主見了,

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你再想教育孩子也沒有用了。

 

讀過這樣一首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建立自尊,再決定蓋房子。

我會多用手指來畫圖,少用手指來指。

我會少教訓多溝通。

我會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會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別讓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

成為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

教育家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

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BBC有一則叫做《富哥哥窮弟弟》的紀錄片。

兩兄弟在同樣的家庭長大,

哥哥成了名流政客,弟弟卻成了流浪漢。

原來,哥哥從小就自力更生,

弟弟卻被父母嬌生慣養,

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

也什麼都做不好。

 

習慣了被呵護的孩子,

不知道人世間多的是風雨。

習慣了安逸的孩子,

在舒適區裡懶散成性,

沒有一點能力。

有一句話說得好:

「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更苦。」

當父母為孩子擋住了一切風雨,

孩子就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魚缸裡的觀賞魚。

 

家庭,本應該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源泉。

我們欣慰地看到,

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

學會了下廚,學會了做家務,

學會了孝順父母,

學會了沉下心來學習……

人生沒有溫室,

越早讓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

學會自己獨立地生活,

孩子未來的路才會走的更順。

 

 

 

你若不狠心逼孩子一把

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優秀

沒有無緣無故的差孩子,

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學生。

每個孩子的起點和天賦大多一樣,

影響他們成長速度快慢的,是父母。

 

一位知名的節目主持人她自 3歲起,

就一直接受父親的嚴格教育。

不僅要早起鍛煉,

還要每天背成語、抄古詩、讀名著。

每次父親在飯桌上批評她時,

她總是食不知味,一邊哭一邊吃飯。

可多年後,

她成了最為人熟知的主持人後,

終於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

 

「我現在再回想,

覺得他讓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對。」

有遠見的父母,

都會狠心逼孩子一把。

這個社會並不公平,

優勝劣汰更是生存的法則。

沒有誰的幸運可以憑空而來,

只有足夠努力,才能足夠幸運。

 

在孩子放棄之前,

家長都要適當逼孩子一把。

因為不逼孩子一把,

他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一個優秀的孩子,

離不開老師的教育,

更離不開父母的教誨。

與其說逼孩子一把,

倒不如當做是磨煉孩子一把。

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和努力,

才能鋪就一條通往美好未來的大道。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告誡各位家長: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是只有老師的事,

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

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和學習的榜樣。

 

有句話說: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台影印機,

那麼父母就是原稿,孩子就是複本。」

複本的成品如何,

取決於原稿的品質。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

對孩子的影響也越大。

你的一言一行、良好的習慣、

優秀的品行、閱讀的興趣、

堅強的意志等等,

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影響,

改變著孩子的人生。

 

一個好習慣形成,只需要21天。

一個孩子的蛻變,只需要一個月。

 

當你百思不得其解

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

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

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沒有人知道。

但父母的教育格局,

決定了孩子將來的高度。

 

推薦閱讀:再好物質條件,

比不上養成好習慣!你們是自律的父母嗎?

 

再好的學校

也比不上給力的家庭

再好的老師

也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我們親自把孩子生下來,

卻從來不把孩子當親生的來養。」

正所謂生的容易,養的難;

養的容易,教的難。

多少父母拼盡全力,

想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

交給最好的老師,

接受最好的教育。

卻不知道,

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

自己首先要愛上學習。

放下手機,拿起書本,熱愛學習,

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想讓孩子好好做人,

自己首先要率先做模範。

除了知識以外,

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

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

包括正確的習慣、良好的品行、

積極的心態、堅強的意志、

安全感和幸福感等等。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

孩子教育的成功,

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

父親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母親決定了孩子的人性溫度,

家庭決定了孩子的品格教養。

 
胡勝傑

 

文/王琬

 

「一個社會上下各層都走過一圈的人」

胡勝傑在臉書上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他生在單親家庭,

從小背負龐大的經濟壓力,

體會過同儕霸凌、師長的言語羞辱,

還有走在路上,

就會被迎面而來的陌生人罵「醜八怪」的日子,

但他不願就這樣被擊垮。

 

他在大學四年內用盡全力,

達成無數豐功偉業,

成為系上無人不知的傳奇,

一切都只為了證明自己,

他可以活得比那些傷害他的人還好。

 

 

 

我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

從小到大,我跟父親見面的時間,

加起來不超過四十八小時。

所以我很確定,如果我有什麼成就,

都是自己努力來的。

 

小時候,我曾經被同學壓在地上打,

他問我「你力氣有我大嗎?」然後下一句是

「我爸帳戶裡有一百萬,你有嗎?」

那時候我就深刻感受到社會階級是怎麼回事。

霸凌佔我生命很大一部分。

 

亞斯伯格的宿命

為了一件事情鑽很深

我有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的人會把一件事情記很久,

我自己最高紀錄是記了 12年,

幾乎影響了我半輩子。

 

小學五年級那年,遇到很嚴格的導師,

拿當兵的標準在要求班上學生。

那次,我數學考滿分,但把算式寫錯位置,

他就當著全班的面對我咆哮,

說「班上成績好的人很多,

第一名不差我一個」。

我長大以後才知道,大部分的人都很幸運,

他們在出社會、進入職場後才體會到

所謂人格羞辱是什麼感覺。

但我小學就體會過了。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小事,

早就要放下,怎麼在意這麼久?

沒辦法,這就是亞斯的宿命,

我們會為了一件事情鑽的很深。

 

 

 

從那次以後,我再也不做

一般人都能做的事情

我對自己發誓,如果要做,

就做只有我能做到的。

這 12年來我沒有一秒讓自己鬆懈下來。

 

後來我拚命考上建中,

進了建中,卻考不贏其他同學,

變成班上最後一名,

在老師眼裡我是沒用的人。

 

我有試過放棄社團,

把整個暑假都拿來讀數學,

開學後段考拿到 90分,

結果完全高興不起來。

我為了那 90分犧牲了多少?

自己的興趣、跟夥伴間的感情?

想一想還真不值得。

 

我的童年和青春期

沒有一天是快樂的

每天睜開眼睛,

家裡就有處理不完的經濟問題,整天吵架。

在學校還要被老師、同學看不起。

出了校門,外面的人又會嗆我們建中生

「只會讀書,還會幹嘛?」

我也不是怨天尤人,

只是我長大的環境就是這樣。

沒有退路但又不想服輸,

我的骨氣是這樣養成的。

 

 

 

高三那年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

不能再這樣下去

當所有人開始準備學測、指考,

我發現自己喜歡日文,

有了當配音員的夢想,

就自告奮勇跟教官說想當學校的廣播員,

結果開了建中先例,一路播到畢業。

畢業前,我主動跟畢籌會爭取

當畢業典禮的司儀。

我記得那天台下有將近兩千人。

說實在話,拿麥克風講話真的很爽。

沒想到我高中最快樂的一天,

會是高中生涯最後一天。

 

原來做喜歡的事情

時間過很快

我大學考上日文系之後,

發現自己的時鐘可以倒著轉。

什麼意思?就是第一次體會到

想做的事很多,時間卻不夠用的感覺。

 

我以前不知道,上了大學,

拚一下就可以全系第一名,領獎學金,

兩年後還拿到日語演講比賽全國冠軍。

也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到早稻田大學當交換學生,

直接跟日本人一起上課,

一年拿 34個學分回來。

這從頭到尾都是快樂到忘記時間的事,

才有辦法做那麼好。

人啊,找到一件喜歡的事,

把它做到可以賣的程度,真的很重要。

早稻田大學

(在日本當交換學生,更確認做喜歡的事情,自己才會快樂。 圖/胡勝傑)

 

傷害我的人,不是貴人

但他們讓我成為現在的我

我還是忘不了那些傷害過我的人,

但也很清楚,最好的反擊方式

就是要過得比他們好。

雖然我也已經懶得去比較這些了。

 

我現在是日文家教老師,

上課的時候,最常說的話

就是要學生「撐著」,

要他們不吝嗇給自己鼓勵和掌聲。

教育體制過去欠我的,

我在體制外還給我的學生。

 

有人說「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但我覺得更貼切的說法是

「蹲得越低,腳會越酸」

但腳酸不至於會死嘛,

你酸,我也很酸,那怎麼辦?

撐下去啊,只要還活著,

總會有人願意聽我們說話,

知道我們受過什麼委屈、受過什麼傷。

不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不要這樣。

 

大四那年,上過胡勝傑開的基礎日文課,

時至今日都還記得最後一堂課的尾聲,

他在寫滿版書的黑板前對大家鞠躬,

報上自己的身份的模樣。

沒有人相信那年他才大三,就如此出色。

幾年後,和他走在建中校園裡,

聽他訴說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腦海裡總想起初次見到他的場景。

那一刻我真的相信

人生不會有白走的路,白受的苦。

就撐下去吧,一定要撐下去,

 

 

 

更多平凡人的不凡故事: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採訪編輯:王琬)

(圖片來源:CMoney影音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