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記者鄭心芸

人口老化題材和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潛力,促使科技與生技等雙技產業可望續扮主流。(圖:AFP)
人口老化題材和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潛力,促使科技與生技等雙技產業可望續扮主流。(圖:AFP)
 

由於金融市場波動性提高,使得選股難度增加、進出場時點也不易掌握,也因此,定期定額存基金逐漸受到青睞。但要如何選標的呢?專家建議,疫情為世界帶來許多改變,下半年定期定額可把握「雙技美、變成金」兩大路線。

富蘭克林投顧今 (6/16) 日發布《存基金好薪安—2020 年理財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7 成受訪者遇到市場震盪時,選擇立即退場或觀望。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認為,不要因為市場下跌而停扣基金,以上一波金融海嘯為例,民眾採取「不停扣、不低贖、要加碼」的「二不一要」態度,在市場盤整期,只要持續定期定額扣款,無論有無加碼投資,其報酬率都明顯優於遇到利空就選擇停扣的投資人。

尤其今年投資將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景氣衰退環境下,選股困難度升高;二是市場波動性提高,進出場時點不易掌握。羅尤美指出,此環境之下,更加突顯定期定額存基金的必要性,惟有持續投資才有助於平衡過程中的風險,積極把握相對低點的佈局時機。

鑒於疫情為世界帶來許多改變,羅尤美建議,下半年定期定額存基金標的可把握「雙技美、變成金」兩大路線。首先,這波疫情中,數位轉型及其相關主題受惠顯而易見,加上該產業資產負債表健康,就其長期成長潛力,類股評價面仍合理,「科技產業」將成為中長期最大受惠者,而當前極受注目的「生技產業」等美股基金有既存的人口老化題材和近期衍生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潛力,預期「雙技美」可望續扮主流,並值得納為持續定期定額存基金的核心部位。

另外,相對具潛力的氣候變遷、亞洲成長股與黃金等標的,也將扮演投資主流與重點題材。因為全球央行積極印鈔,寬鬆的資金環境締造黃金產業的多頭行情;而近年來亞洲國家積極深耕於消費、科技數位化及健康醫療等新經濟產業發展,都讓人見識到亞洲成長的實力,加上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裡,深受美國經理人重視的氣候變遷題材,「變成金」三大標的,也能讓投組更完整、掌握多元機會。

 

文 / Ann

 

前陣子火紅韓劇《夫妻的世界》用高潮迭起的劇情,

火辣地詮釋了婚姻關係的黑暗面:

丈夫掏空家中財產與年輕女性外遇、

妻子為了維持家庭想隱忍原諒丈夫、

丈夫被抓包後仍無法與小三斷捨離、

孩子目睹爸爸與小三親熱場面、

孩子夾在爸媽的戰火中不知所措......

 

劇中孩子對著要求他選邊站的媽媽大喊:

「爸爸是背叛媽媽,不是背叛我!」

當爸媽的婚姻關係走到盡頭,

孩子一方面看著爸媽的爭吵,

另一方面又要接受家庭破碎的現實,

試想孩子會有多無助!

 

而當妻子發現丈夫外遇後,

在忍耐與離婚的想法間天人交戰,

親朋好友全都勸他為孩子好千萬別離婚,

然而,卻沒有人真正為當事人考慮過他的痛苦,

使當事人陷入兩難困境…

 

天下父母心,本文想跟大家一起思考,

當婚姻與感情已走到懸崖邊時,

如何才能將內心的痛苦

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

 

(贊助商連結...)

 

 

為了孩子好,不離婚較好?

曾聽過許多夫妻說:

「要不是因為孩子還小,

不然我早就想離婚了!」或是

「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我才忍著不離婚…」

諸如此類,認為夫妻關係已成空殼,

孩子是維繫夫妻關係最後的連結

以及無法離婚的藉口。

但是讓孩子在夫妻不和睦的家庭中生活,

真的就沒事了嗎?

 

我們試著整理了網路上(詳見文末參考資料)

大家對於離婚、不離婚

可能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1.孩子在學校會被霸凌

單親家庭的標籤,

使孩子容易被同學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更甚至成為被嘲笑、霸凌的對象。

 

2.孩子會失去雙親中另一人的疼愛

如果離婚後,扶養權被判給爸爸,

那孩子就會從此失去母愛。

 

3.孩子長大會複製離婚模式

爸媽離婚的經驗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

降低對婚姻的信任度,

導致孩子長大投入婚姻中較容易離婚。

 

4.孩子易陷入自我責備

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犯了錯,

惹爸媽不開心才會導致離婚。

 

二、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1.爸媽想著等孩子長大,才要離婚

因為孩子還小,等他成年才能離婚。

但實際上孩子永遠不會有

「自主」做好心理準備的一天,

反而會懷著不安的心成長。

 

2.爸媽轉嫁負面情緒給孩子

處理一段由愛生恨的婚姻,

許多父母需要面對的是龐大的壓力、

爭吵與不和諧的溝通,

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將負面情緒,

通過日常瑣事轉嫁到孩子身上。

 

3.孩子長期待在高壓環境,造成性情轉變

每個孩子面對父母吵架時的自我保護機制不同,

有些孩子選擇假裝不知道,

有些孩子性情上會變得暴躁或是沉默寡言。

 

 

 

離婚與否對孩子都有負面影響,

該如何判斷 怎麼做比較好?

沈政男醫生對此發表過一篇文章,以下簡短摘要:

沈政男建議,可以透過「婚姻狀態」判斷:

一、高衝突婚姻

如果夫妻間已經到了外遇、家暴、

肢體衝突、言語攻擊、情緒虐待的程度,

三天兩頭吵到孩子在一旁哭喊住手,

這樣僵持的環境比起將離婚,

對小孩的傷害更大。

 

二、平淡婚姻

如果是夫妻感情疏離,

性生活減少,生活缺乏激情,

這樣的婚姻透過努力還可能挽回,

或者隨著年紀漸長,對方也可能改變…

一個沒有感情,但可以維持表面和諧的婚姻,

比離婚對小孩造成的不良影響,小得多。

因為協議離婚的這段過程,不僅折磨全家人,

離婚以後,許多前夫妻仍繼續衝突,

給小孩帶來傷害。

 

綜合以上觀點,

夫妻關係和不和睦,對孩子的影響極深,

為眾多離婚男女打婚姻官司的律師呂秋遠指出

「孩子在大人的爭吵裡,根本就沒有完整的家,

只能逢迎不同的對象,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哪裡來的完整的家?」

因此,千萬別將大人的恩怨,糾纏到孩子身上!

王意中心理師認為:

「若大人肯聽孩子的意見,

相信大部分的小孩會說:

『我要爸爸,也要媽媽。』」

強迫孩子考慮父母的心情,

在他們之間做取捨,實在太殘忍!

所以,不論是長期爭吵的父母還是準備離婚的父母,

都請別忘了考量孩子的想法與感受!

 

我要離婚,但該怎麼告訴孩子?

「怎麼做才能對孩子最好?」

毫無疑問地,夫妻關係良好、溝通融洽、

家庭和樂對孩子成長是最佳的選擇,

然而,當這個前提不再成立時呢?

若婚姻尚未支離破碎,

適時地尋求心理諮商師、親友的協助

盡力彌補家庭的嫌隙當然是最好的,

但當夫妻最終成了相看兩相厭的那一位,

逼不得已走上了離婚一途,

此時,孩子該怎麼辦?

 

要記得,離婚代表婚姻關係的結束,

但是父母的角色並不會因為離婚而終止!

對孩子而言,

爸爸、媽媽依舊他心中的親生父母。

 

 

 

離婚前,要準備好的事

1. 事先讓孩子知道生活的改變

離婚會讓孩子的生活面臨極大變動,

若未好好說明,孩子心中就會存有著焦慮與不安。

需要說明的事項包括:搬家、轉學、

何時可以見到爸爸/媽媽,

兒童福利聯盟建議,

爸媽最好能把人、事、時、地、物,

一一向孩子說明清楚。

2. 告訴孩子,爸媽離婚不是你的錯

用與孩子年紀相符的方式,

告知孩子爸媽離婚的事。

心理師留佩萱提到:

「當孩子認知發展階段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時,

更可能認為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和他有關。

於是,孩子可能會認為家長離婚是他的造成的、

是因為他上個星期不乖沒寫作業、是他的錯。」

她建議: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談離婚的繪本、

並時常向孩子強調「這不是你的錯」。

 

3. 讓孩子知道,爸媽都還是會繼續愛著他
爸媽的角色以及對孩子的愛

並不會因為婚姻關係停止,也跟著消逝,

請務必明確讓孩子知道這點!

 

離婚後,更要注意的事

1.避免讓小孩捲入大人的戰爭

心理師留佩萱提醒,記住這 4不:

「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對方的壞話或是貶低對方、

不要把孩子當作傳話筒或是懲罰對方的工具、

也不要用孩子去監視另一方的新生活狀態、

也不要讓孩子選邊站。」

 

2.雙方協調一致的教養方針

若離婚後,孩子會在爸媽的家輪流生活,

請務必商量好對孩子的教養方針與品性規範,

別讓孩子處在雙重標準的狀態,

若爸媽規則不一致,

孩子建立習慣時,會形成一大障礙。

 

3.接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失落與悲傷

這點非常重要!留心理師強調:

「每一位孩子面對家長離婚的方式都不同,

所呈現出來的情緒和行為也不一樣。

請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失落與悲傷。

不論孩子的感覺如何,

告訴孩子他們有的每一種情緒都是很正常的。

鼓勵孩子與你分享他們的情緒和感覺,

並且接納他們有的每一種感覺。

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情緒空間,

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不想講也沒關係。」

 

其實孩子相當敏銳,

當爸媽關係緊繃時,孩子一定會察覺到!

不論離婚與否,

都要好好處理夫妻關係對孩子造成的情緒影響。

 

 

一夫一妻加上子女,

才是完整的家?

有的家庭在夫妻離婚後,仍可維持「家」的感覺,

像是歌手王菲

生下大女兒竇靖童後與李亞鵬再婚,

李亞鵬作為竇靖童的繼父,

卻將她視為己出,如同親生般地照顧她,

也讓這位繼父成為竇靖童心中最愛的爸爸,

然而王菲於 2013年又再次走上離婚一途,

後與謝霆鋒複合,

期間媒體曾問竇靖童對媽媽再婚的看法,

竇靖童帥氣地回應:

「媽媽想跟誰結婚,他開心就好。」

竇靖童坦然接受她的家庭,

並且無因父母離異,放下對李亞鵬的父愛;

藝人賈靜雯去年與前夫

一同出席女兒梧桐妹的畢業典禮,

也讓社會大眾看見,

儘管爸媽的婚姻關係已結束,

但爸媽對孩子的愛卻無隨之終止。

 

什麼是完整的家?

呂秋遠提到他的觀點:

「家,怎麼樣叫做完整?

成員們彼此相愛就是完整。」

也許家的形式,不限於一夫一妻加上子女,

有愛的地方才是家的所在。

 

 

 

離婚與否沒有標準答案,

重要的是:停止互相傷害

要不要離婚,是個複雜且嚴肅的問題,

也沒有絕對的答案,

最重要的考量點應該是,

怎麼做可以改善現況、並把傷害降到最低。

守護一個家庭,

夫妻需要付出的犧牲與代價是相當龐大的,

婚姻就像人生的一項投資,若未經謹慎評估,

千萬不要輕易點頭答應戴戒指,

戴上戒指後,也別輕易吵著要脫下誓言,

結婚與離婚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千萬別一時衝動而鑄下永久後悔。

 

-編輯後記-

如果可以,筆者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不用存在,

並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姻幸福美滿,

然而,台灣離婚率排行亞洲前三高,

幾乎每 10分鐘就有一對曾經的佳偶簽字離婚,

如此高的離婚率,讓我們不得不悲觀地預設,

有許多夫妻需要婚姻的諮詢,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的孩子,

需要做好「面對家庭未知的改變」的心靈建設,

因此,才會在此提出關於離婚對孩子影響的一些想法,

還是老話一句:

婚姻自有風險,請各位投資人審慎評估!

 

本文由CMoney團隊整理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編聊編看,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人對於自己職涯有明確的規劃,

時候到了,就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有些人則是走一步算一步,

還在職場中探索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不管你是哪一種,

都要跟主管提離職,

那在離職前最該考慮的是哪幾件事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追求穩定還是追求挑戰?

職場生涯是一輩子的事情,

不管是自己喜歡的、討厭的公司,

都有離開它的一天。

提前想好每個階段的安排是重要課題,

但有些時候也會碰到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

像是進了公司發現與自己期待的不同,

或是工作了幾年,

遇到挫折而萌生離職的念頭,

進而徬徨不已。

 

今天的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就要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

成為徬徨無助網友們的一盞明燈,

告訴你大家離職前最常有的困惑是什麼,

又有哪些問題應該是在衝動離職前,

應該先想清楚的事情。

 

No.10 目前的工作

屬於夕陽產業或新興產業

對每個人來說,

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選對產業,

除了要選自己有興趣的之外,

也要注意整體產業發展。

如果現在自己工作所屬產業是競爭激烈、

市場飽和的夕陽產業,

又有其它認為應該要離開的理由,

那麼還是早點轉換跑道,

換一個更有產業前景的工作。

 

網友表示:

「有些公司規模不大,

甚至已經是夕陽產業,

看不到公司前景會讓員工忍不住操心未來」

 

No.9 當初做這份工作

的理由是否還在

初入社會的新鮮人,

想必都懷抱著一股熱忱,

期許自己可以在職場上發光發熱,

做出一番成就。

但如果隨著時間,

熱情慢慢被工作磨滅殆盡,

猛然回神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何工作,

不妨好好想一下自己剛進公司的初衷是什麼。

 

網友表示:「如果初衷沒了,就離職啊」

 

 

 

No.8 想從工作裡獲得什麼

大部分的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

不過也有少數人是為了其它理由,

像是追求挑戰,

或是透過完成各項艱難任務,

從中得到成就感。

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

但如果確認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現在的工作卻給不了你,

就需要認真考慮去留了。

 

網友表示:「當初還是職場新鮮人,

只是想要獲得一份工作而已」

 

No.7 跳槽有沒有

更好發展機會

最多人萌生離職念頭的原因之一,

就是覺得目前工作的未來發展有限。

有些人好不容易熬過試用期,

或是在公司裡打拼多年,

卻只換來微幅的薪資成長,

甚至沒有學到什麼寶貴經驗,

繼續苦蹲下去也無法當成日後換工作的跳板,

如果確定換工作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不要猶豫,馬上去做吧。

 

網友表示:

「工作穩定沒挑戰又沒升遷機會,

老闆喜歡下班聯絡交辦事項」

 

No.6 想離職的原因是什麼

想離職的原因千百種,

有些人因為不喜歡現在的同事,

有些人覺得薪水少工作太累,

也有些人是因為一時工作上的不順遂,

受主管責難後憑著一股衝動決定

「既然不爽就不要幹」,

最重要的是完整權衡換工作的利弊得失,

不要因為衝動,

做出讓自己後悔不理性的決定。

 

網友表示:「不要輕易離職,

想清楚下一步再動」

 

No.5 新舊工作

的年資可否銜接

撇開提前達成財務自由的情況,

工作是一輩子的職涯發展,

因此如何打造一份加分的履歷,

成為相當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對某些產業來說,

相當注重在同一個領域的工作年資,

另外像是公家機關,

也有年資累積的問題,

換工作前一定要想清楚。

 

網友表示:

「你在公家單位十年在業界等同於跟沒經驗」

 

No.4 健康狀況

還適合繼續工作嗎

不少人離開職場的原因,

都是因為身體健康因素,

可能是長年下來累積的壓力,

或者工作忙碌造成生活習慣不佳,

導致健康出了問題。

如果發現自己身體因此出了狀況,

必須在健康與工作中做出抉擇時,

切忌健康第一,絕對不要硬撐。

 

網友表示:「我覺得健康比較重要,

騎驢找馬找看看可以兼顧的工作」

 

No.3 換工作

能解決現在的問題嗎

許多人工作上碰到問題,

很容易就想要放棄離職,

認為能夠就此解脫,

但實際上有些問題並非來自於工作本身。

例如與同事相處不愉快,

可能是自己為人處事不夠圓滑,

一味的只想逃避問題,

以為離職就能解決了事,

小心變成換了工作問題也帶著走。

 

網友表示:「一直想要換工作,

目前我只有想到遇到壓力就直接想逃避」

 

 

 

No.2 沒收入可以活多久

不管是為了多崇高的理想,

基本上努力工作還是為了賺錢餬口,

好讓自己的生活可以維持下去。

因此除非已經找好下一份工作,

最現實的問題仍然是失去收入來源後,

你的存款可以支撐當前的生活多久。

經濟情況若是不允許,

最好先想好下一步,

才不會把自己逼入絕境。

 

網友表示:「準備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費,

離職後就算沒工作壓力才不會很大」

 

No.1 現在離職

是不是好時機

離職絕對是一門大學問,

其中提離職的時間點更是關鍵,

像是眾所皆知年前工作不好找,

如果還沒找好下一份工作又手頭緊的話,

最好不要瀟灑的選在這個時間點辭職。

若已經決心要走,

且有更好的機會等著你,

也不要拖太久,

符合勞基法提前告知的基準,

華麗轉身離開迎接更好的職場生涯。

 

網友表示:「公司規定不會大於勞基法規定,

告知以後該做得弄好,時間到就能走了」

(圖片來源: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本文由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鉅亨網編輯陳于晴

台股終場收 11660.67 點,上漲 48.31 點或 0.42%,成交金額達 2011.72 億元。(圖:AFP)
台股終場收 11660.67 點,上漲 48.31 點或 0.42%,成交金額達 2011.72 億元。(圖:AFP)
 

美股周二收紅,台股今 (24) 日一度站上 11700 點關卡,台積電領軍上攻,蘋果概念股重回市場主流,資金行情續熱,不過端午連假前賣壓出籠,終場漲幅收斂,收 11660.67 點,上漲 48.31 點或 0.42%,成交金額達 2011.72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92.62 億元,其中外資連 3 買。

觀察三大法人進出台股,其中,外資買超 95.88 億元,呈現連 3 買;投信則持續賣超 4.15 億元;自營商轉為買超 0.97 億元。三大法人今日合計買超 92.62 億元。

蘋果 23 日股價再創新高,帶動台廠相關概念股表現,市場預期蘋果自家晶片可望採用台積電 5 奈米製程,台積電已獲外資連 6 買,今日持續受買盤青睞,終場上漲 0.8%,以 317.5 元作收。

鴻海股東會釋出第 3 季優於預期的展望,也宣示股價要重回 200 元的決心,激勵股價漲逾 4%,收在最高 83.5 元,創近 4 個月新高,同時帶動鴻家軍表現,訊芯 - KY 亮燈漲停,瑞祺電、天鈺、京鼎、帆宣及鴻準,皆在盤面上表現。

 

蘋概股引領電子股今日重掌多頭大旗,玉晶光大漲近 8% 改寫波段新高;欣興持續獲法人買超,股價登 7 個月新高;精材、優群、力旺、精測、茂林 - KY、神盾等也表現不俗。

由於中國加速去美化,其中,擁高技術含量的矽智財 (IP) 廠商成兵家必爭之地,力旺、世芯 - KY、愛普皆亮燈漲停,M31、晶心科及智原等都表現亮眼。

觀察盤面類股表現,生技醫療、紡織、造紙等族群最為弱勢,類股指數跌逾 1%,其中,口罩股康那香、恆大賣壓沉重,均下跌逾 6%;合一、杏輝、懷特等、醣聯、ABC - KY、亞獅康 - KY 、美時、寶齡富錦跌勢也相當重。

法人表示,台股連 6 日呈現狹幅盤整,逐步墊高指數,之前主流防疫生技族群因漲多而開始進入盤整,電子族群則轉為主攻角色,個股互有表現,資金將持續輪動,季線以下各均線持續上揚,由於低檔買盤有撐,台股預期仍呈現 11500 至 11800 點間盤堅整理格局,下周摩台指結算與半年報作帳結帳將登場,投資人可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