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應用方案架構圖  

金融保險業數據應用方案概述


近來FinTech(金融科技)興起,金融業越來越重視科技,紛紛導入多項技術協助營運。通過科技的手段為金融服務提供創新模式,將新技術應用在金融服務環節上,甚至直接取代了傳統金融服務。這些創新模式和應用涵蓋行動支付、匯款、貸款、保險、投資理財、風險控制、精準行銷等各個領域。金融業者也不再僅僅滿足於內部系統數據,例如業務系統、客戶管理系統、OA系統等,還進一步導入外部數據,如社交、消費、醫療、房地產、政府等平台數據。

帆軟金融保險業大數據解決方案立足於管理者、業務、IT三個部門,針對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管理情況,是集多個業務系統、報表中心、分析中心、控制中心等數據資料於一體的完整報表與商業智慧解決方案。帆軟金融保險業大數據解決方案,以構建企業管理分析體系為核心目標,切實解決金融保險業大數據應用相關的問題,實現管理者決策分析、業務定製報表、自助取數、多終端數據查詢,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決策分析。

客戶價值

 

面向企業決策層

全方位的數據展示,便捷準確的進行決策制定。

面向企業業務員

報表結合自助取數,構建指標庫,快速響應決策需求。

面向IT部門

提供報表、BI工具,減輕開發量,提高響應速度

面向數據

構建數據倉庫,以數據處理為核心,統一數據口徑

面向查詢

前端報表可以先期嵌入到各個系統中,後期再進行逐步統一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公司 / 林茵薇協理、紀宜均經理、莊智婷資深顧問

 

預測型分析五大步驟,首要在定義問題

依照勤業眾信的輔導經驗,預測分析主要依循定義問題、蒐集資料、資料處理、數據分析及模型建置、以及模型驗證等五個步驟依序進行。透過數據分析五大步驟,企業可以漸進式手法,以數據分析剖析商業問題核心,或是進行預測影響因子相關性分析,進而經過一次次地模型優化,提升預測準確率,最終達到數據支持和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Data-driven Decusion-making)。

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行銷,吸引客戶自動上門

全方位的掌握客戶訊息,重點在「以客戶為中心」,根據目標有系統地蒐集與客戶相關的訊息,包括客戶基本資料、線上及線下交易行為數據、網站瀏覽紀錄、社群媒體數據以及客服紀錄等等,串聯所有的訊息以數據分析描繪出更清晰的客戶樣貌,並根據數據分析預測客戶下次購買時間,再更進一步進行產品推薦,以觸發顧客的潛在需求。舉例來說,銀行可以系統化搜集行內客戶全方位的數據,以預測客戶的潛在需求及未來可能交易的時間點,在關鍵時刻精準地向客戶推銷銀行內其它金融產品,進行交叉銷售或向上銷售。

勤業眾信在大數據精準行銷輔導案例中,不難發現金融業者常面臨的困境有:

  1. 客戶的資訊不完整,或不真實
  2. 客戶的資訊散落在不同的資料庫中,尚未實現「總歸戶」的概念
  3. 無法創新思考、或跳脫自身業務思考,利用現有的資料,找出更好的應用
  4. 無法情境式思考,較難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客戶的需求
  5. 預測分析的規則乃循歷史的軌跡而總結,但預測未來的發生不夠精準

利用大數據進行風險監控和偵測,降低倒帳風險

從機會點反觀風險點,以風險觀點出發的金融業預測分析,焦點則落在偵測風險。在大數據時代下,全面性地蒐集多方資訊,將能精準預測交易對象未來違約的可能性,以達到有效的風險管控。在開放資料與大數據潮流下的金融業,開始思考社群徵信數據的參考性,甚至企業在融資、授信前的網路輿情分析,期望透過更多方面的資訊蒐集,降低倒帳、呆帳的風險。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路透:美政府預計為製造業回美提供數百億美元貸款 台積電可能受益  (圖:AFP)
路透:美政府預計為製造業回美提供數百億美元貸款 台積電可能受益 (圖:AFP)
 

據《路透》報導,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 (DFC) 負責人表示,為吸引關鍵供應鏈返回美國,川普政府提供的貸款規模可能達數百億美元,客戶可能包括投資 120 億美元赴美的台積電 (2330-TW)(TSMC-US) 工廠。

DFC 執行長 Adam Boehler 週一 (22 日) 受訪時表示,正在與一些公司商談將個人防護設備 (PPE)、學名藥和製藥原料等製造業務回流美國計畫,部分初期計畫的意向書,有望在下個月就簽署。

川普政府一直在推動美國企業及進口商,將製造業移出中國。DFC 於去年 10 月成立,旨在加強美國海外發展融資的努力,以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此外,由今年 5 月起,他們也為企業回流美國提供貸款。

DFC 週一與美國國防部達成協議,將共同管理 3 月份通過的 23 億美元疫情立法中,所含 1 億美元的供應鏈再分配資金。

 

DFC 預計將 1 億美元做為擔保,類似於美國財政部對 Fed 聯邦準備金的支持,槓桿操作這筆資金用於「數百億美元」的貸款。據指出,DFC 可能會參與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案的融資計畫。

台積電赴美計畫,是川普政府將全球科技供應鏈由中國回歸的一大重心。針對台積電的融資方案可能包括來自亞利桑那州的私人資本,目前談 DFC 的參與可能太早。

Boehler 說:「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數百億美元的潛力,所以有這種可能性,我不排除它。」

母親摔下床不能自理,兒子回國第一件事 就是送療養院… 人生,不要等別人來替自己「斷捨離」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過中年,身體還硬朗的時候,

真的就要開始為往後的日子打算,

無論是退休後的生活、

老年要請看護還是去養老院,

甚至是往生喪禮、塔位怎麼選,

趁早打算,真的比無法自己作主後,

任由別人處置好太多了!

人生走到最後,

真的別等著讓別人來替你段捨離啊......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傅恪恩

 

斷捨離這個字眼,

近幾年在博客來排行榜上一直很紅,

儘管如此,看了那麼多間房子,

還是往往從堆積物中,

看到許多老人家對舊東西的執著,

讓我忍不住想來分享,

一個從房仲朋友那聽來的真人真事故事

(以下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

情節如果雷同,肯定是誤會):

 

兒子長年不在台灣

媽媽送醫了才回家探望

這天接到一個物件,是大學學長明岳介紹,

他說屋主是自己台北的遠房表哥 Joe,

因為最近家裡出了一些事,所以趕著處理,

想要我去看看,能不能給點建議。

因為對方從大陸趕回來,

在台灣停留的時間有限,所以在要了電話,

確認時間後,隔天一早,我就來到了屋主的家。

走進 30年的老房子裡打量,

莫名的有種格格不入感,雖然屋子不算髒亂,

但神桌上滿滿的佛像,以及屋子各角落滿滿的蒐藏,

實在和眼前這位 40來歲,

帶點書卷味的屋主有些違和。

 

 

媽媽跌倒後住進養老院

兒子立刻將老人家的房子賣了

細問之下,原來屋主長期在大陸定居,

一年才回家一兩次。而這間台北的房子,

只有 70多歲的老母親一人獨居。

話說到這,我不禁拋出了問題

「所以媽媽現在,人在...?」

只見 Joe嘆了一口氣,

忍不住道出著急要處理房子的目的,

原來前陣子寒流來,老人家半夜要喝水,

但因為天冷睡迷糊了,

一個起身不慎,就從床上摔了下來。

正所謂老人家怕摔,

這一摔讓老母親一整個動彈不得,

根本無法自理,一個人獨居肯定是不行了,

所以,兒子從大陸匆匆趕回來後,

只好把母親送到了療養院讓人照顧。

但房子之後沒人住,放著也不是辦法,

所以趁這次回來 Joe就想看是賣掉還是租掉,

把房子的事情一次解決。

畢竟自己是不會回來住了,至於房子,

媽媽在前幾年已經過到了自己名下,

所以處理上完全沒有問題。

聽完了陳述,我有些訝異

Joe這麼快就想處理房子的想法,

但換個角度一想,如果是自己早在大陸定居,

媽媽的事又鞭長莫及,再者全家也禁不起

下一次媽媽獨居的意外風險,

或許,撇開「無情」的世俗定論,

這也是一種快刀斬亂麻的果斷。

 

 

那些媽媽珍藏的神像

兒子全部轉手送人

我向屋主分析了租和賣的優缺點,並婉轉地告知,

就現在屋況來看,不論是選擇哪一種,

家裡目前這些滿滿幾十年下來的宗教蒐藏,

想必得先詢問母親該如何處理。

過了幾天,再次來到屋子和 Joe談近況,

這一次,滿桌的神像和神桌已經不見,

滿室的蒐藏品也少了大半。

我好奇地問「東西是賣掉嗎?比我想的還快」

結果屋主不在意的說,

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

後來乾脆就告訴鄰居,喜歡的就來拿,

於是,鄰居阿姨就來搬了幾次,

那張神桌還是昨天她趁兒子回家一起來搬的。

 

人生無常

真的要趁早替自己打算

故事結尾,一個月後,

屋主趁著排休從大陸回來,

把契約簽了簽,房子就賣掉了。

至於安養院的老母親呢?

除了偶爾叨念自己的蒐藏去了哪裡,

但被敷衍幾次帶開話題後,也就這樣了。

想要分享這個故事,

起因於前幾年看到的一本斷捨離的書,

內容大意是這樣:

人生呀,

到頭來還真的沒什麼東西,

需要捨不得的。

與其踏進棺材後,讓別人幫你斷捨離,

倒不如,趁著人生後半就開始,

抓緊時間自己斷捨離。

珍貴的收藏、捨不得丟的紀念物、

那些有意義的小東西,

就慢慢開始送給需要的人吧!

讓懂得價值的人開心,也好過最後堆得滿室,

留給不懂價值的自家人多添苦惱。

 

以上,共勉之。

 

本文授權自 傅恪恩 ,原文刊載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LULU)

(圖/shutterstock,非當事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