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今(15)日上午應邀在「後疫情時代生醫新策略論壇」致詞時表示,每次有疫情時,大家對於傳染病的篩檢、醫材到疫苗都很重視,「很多意見、很多想法,甚至重視程度超過我們能力」,但等到疫情過去,國人就不再重視。

 

他說:「過了兩三年,大家都慢慢淡忘了,認為它過去了,不會再來,但過了十年,它又再來。」

 

陳時中認為,2003年SARS留給台灣的經驗,包括建立防疫醫師體系、國人對傳染病的認知,以及落實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等。

 

▲陳時中應邀赴「後疫情時代生醫新策略論壇」致詞。(圖:記者劉煥彥攝)

 

「但相關更多的準備,這十(幾)年來有沒有受到相關重視?其實,我的觀察是沒有,而且,也一直都沒有。」

 

他指出,國人忘記人類面對的威脅中,在慢性病之外還有急性病。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未來人類面對的十個威脅,其中一個叫做「Disease X」(X疾病)。

 

陳時中提到,國人對於未知的可能疾病要保持警覺,因為在病毒之外還有細菌。

 

他說:「我要提醒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是不是能(對傳染病)維持一樣的高度關注,國家力量是否願意繼續在這方面做相關投資。這不是碰運氣,而是長年累積。」

 

陳時中強調,政府在後疫情時代會全力支持國內相關疫苗廠商,「大家對於相關基礎研究,沒有辦法再用急性病的方式看待」。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陣子發生衛生局女職員

被強暴後墜樓身亡事件,

震驚了社會。

熟人性侵是最常見的性侵之一,

卻有人被性侵後愛上對方,

這樣的愛是愛嗎?

其實這是被害者保護自己的心理機制,

看看心理師是怎麼說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性侵,是權力不平衡的彰顯

「你知道新北市衛生局女職員的事件嗎?

到底為什麼當初被強暴後,

女生要選擇原諒這位強暴她的人,甚至愛上他?」

朋友不斷追問著我,想知道這是甚麼心理。

 

這樣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新聞了。

房思琪事件,已經讓社會震驚過一次。

為什麼這類事件,層出不窮?

 

性侵,其實是權力極度不平衡的一種彰顯。

無論是房思琪事件,

或這次新北市衛生局女職員事件,

都是發生在一種上對下的關係中。

 

我們不太會看到下屬性侵長官的新聞、

也不會看到學生性侵老師的新聞。

但時常耳聞,

老師自認為在談師生戀,性侵學生。

更時常看到,長官對下屬的性騷擾。

 

例如,當指導教授對底下研究生說:

「我要給你論文研究資料,

我在妳家樓下了,

妳開個門,我拿上去給妳。」

女研究生覺得單獨跟男教授相處不妥,

找藉口告訴教授:

「我身體不舒服,

我下次去學校再找老師拿好嗎?謝謝老師。」

 

結果,教授一聽,

跑去買止痛藥,堅持要送上樓給女學生,

試問,學生還敢拒絕指導教授嗎?

不會有學生敢對教授大吼:

「我就是不想讓你上來,你聽不懂人話嗎」?

 

日子久了,教授開始覺得女學生喜歡他,

才會開門讓他上樓、跟他獨處,

偶爾肢體碰觸到了,

女學生似乎也沒有明顯閃躲,

某天,就跨越師生界線,性侵發生了。

 

 

 

A片傳遞錯誤的性教育

通常,性侵事件,大多是熟人所為。

這位性侵自己的熟人,

可能是鄰居大哥哥、

總是幫助自己的同事、

仰慕的師長、上級......。

正因為是熟識的人,所以信任。

但這個信任卻被破壞,瞬間天崩地裂。

 

「女生說不要就是要」

所有A片情節都是這麼演的。

女生被性侵當下的拒絕,

被視為欲拒還迎。

「很多言情小說的開場,

都是從女生被強暴開始啊!」

 

我鐵漢柔情,我霸道總裁看上她,

是她的榮幸,

她應該覺得自己是小說女主角,

鳳凰飛上天吧!

 

學校不足的性別教育,

大家都從 A片或言情小說中惡補,

許多言情小說的劇情,

都是從女主角被霸道總裁強暴展開。

A片更不用多說了。

 

這,就是我們學到的性教育。

 

有生理反應

不代表心理有意願

在 21世紀的現代,

許多人真的認為,我喜歡一個人,

就性侵對方,對方就會愛上我

(甚至他們沒意識到,

自己的行為已經是性騷擾甚至性侵害,

自以為是浪漫、談戀愛)

 

「但她也沒太強烈掙扎啊!

她笑著說不要,我看她根本是半推半就。」

不,女生說不要就是不要,

她沒出現太強烈反應,

是因為一個信任的人,

對她做出這樣的事情,她傻住了。

尤其當侵犯者是權威人士的時候,

更不敢太過強烈拒絕。

 

試想,如果這位衛生局員工

在當下賞了侵犯她的執行長一巴掌、

報警叫來警察,她在職場會被惡搞成怎樣?

 

「妳說她被性侵,但過程中,

她也有生理反應啊!我看她很享受嘛!」

這更是錯誤觀念!

生理反應跟心理反應是分開的!

即便當下有生理反應,

那純粹是因為受到刺激自然產生的反應,

不代表自己心理上是想要的!

 

 

 

侵犯者不需要自我反省

令人遺憾的是,

許多侵犯者不知道這點,

甚至許多被侵犯者,

自己也不知道這點。

 

當她們被侵犯後,會開始自責,

想著:「我身體有反應,甚至有高潮,

那我可以說自己是被性侵嗎?」

我再說一次,

是,妳就是被性侵了,

即便妳身體有反應,妳還是被性侵了。

 

「可是,他是我這麼仰慕的長官,

他怎麼會突然對我這樣?

是不是我哪裡有問題?

我讓他誤會了嗎?是我的錯嗎?」

被侵犯者,開始不由自主的思考,

是不是自己也有錯?

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

會不會指責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不,不管妳打扮再美,穿得再短再辣,

也沒人可以不尊重妳的身體,

在妳不願意的情況下,

碰觸妳身體的任何地方。

摸手、摸大腿、摸胸等等,

只要妳覺得不舒服,

就有權力制止對方這麼做。

 

「那是不是我拒絕的不夠明顯,才讓對方誤會?」

不,當妳說不要,就是不要,

不管說的再溫柔、再小聲,

不要就是不要,是對方沒有尊重妳。

只要對方的碰觸,讓你覺得不舒服,

就可能構成性騷擾。

 

「那為什麼被性侵後,

我竟然開始跟他交往?」

因為妳無法掙脫。

前面提過,強暴發生,

常處於權力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

當一個權力地位比妳小很多的人要侵犯妳,

妳可以輕易拒絕,

但當面對權力地位比我們大很多的人,

我們即便婉拒,對方也可以無視。

 

一次次的婉拒被無視、

一次次的界線被侵犯、

身邊的人都說是妳的錯、

說妳色誘長官,

妳處於一個極度弱勢的環境中,

而且這環境被侵犯妳的人所支配。

 

除了職場環境之外,

如果再斷絕妳跟私下其他人際的互動,

更可以挾持妳的心理,

讓妳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作用,

讓妳的世界中,

只存在一種聲音、只存在一個王。

 

所有聲音都告訴妳,

是妳的錯的時候,

妳還能堅持自己沒錯嗎?

很難很難。

我們都需要情感、都需要人際、

需要被認同跟肯定。

那妳能脫逃這樣被侵犯者一手創造的世界嗎?

脫離這扭曲的世界?

沒辦法。

妳可能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

在社工界永遠混不下去。

 

「都是我的錯」

「我可能也喜歡他吧」

「我被玷汙了,我好髒」

「髒掉的抹布,只能任人擺佈」

 

痛苦太過巨大,被信任的人傷害,

世界毀滅、所有的人都說是自己的錯、

人際被斷絕、孤立,

更讓人產生自我懷疑,

最後,價值感全無,這時候,

信任、依靠那個侵犯自己的人,

是最不痛苦的選擇,

也是最能解釋一切的選擇。

 

 

女人需要純潔

是一種文化纏足的現象

甚至,在許多案例中一再發生,

自己的孩子被性侵了,

父母卻叫孩子嫁給那個性侵自己的人。

 

這是一種文化纏足的現象,

認為女人需要是純潔的,

只要被玷汙,就得嫁給玷汙自己的那個人,

尤其那個人還是總裁、大老闆、醫生等

有權力地位象徵的時候,

有些父母甚至會覺得自己女兒撿到寶被看上。

 

「媽,其實我小時候曾被鄰居大哥哥性侵過。」

「妳當時怎麼不說!

人家現在是大老闆,

好可惜,妳要說了現在就是老闆娘了!」

 

而性侵,不只發生在女性:

「兄弟,我好像被隔壁大姊姊性侵耶!」

「靠!那不是爽到你嗎?」

即便是男生,也會被性侵,

無論男女,都保有身體自主權,

如果不想要,就是不想要。

 

「性」不是一件骯髒、隱晦的事情,

而是一件需要被正確教導的事情。

不要讓孩子從A片、

從言情小說學習錯誤的性互動,

更不要獵巫,

認為是被侵犯者做了甚麼才發生這樣的事情,

尤其職場中,正視職場性騷擾問題,

別總想著要把問題壓下來,

壓出的,會是一條人命。

 

 

本文由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Stella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結婚或不結婚?

是現代人常常在思考的問題,

有時候總會覺得,

愛情都常跑那麼多年了,

如果沒有結婚進入家庭,

是不是有一點可惜,

但你真的認為,進入家庭會比現況好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讀者來信:

莉絲您好,我和男友在一起4年,

最近他向我求婚,但是我很猶豫。

婚前生活已經只有我自己在經營,

男友總是以賺錢為主,

我們幾乎沒什麼時間相處。

我感覺我們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男友一直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

是我自己在胡思亂想。

最詭異的是,最近他提了結婚之後,

人就像中猴一般,更是完全不同個性。

每天更忙於工作應酬,

我們之間的相處也瞬間進入寒流冬季,

只有平淡沒有激情。

 

請問莉絲,

我該安慰自己婚後生活會比較好,

還是直接打消結婚的念頭?

 

結婚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這位姊妹你好,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你真的必須要至少結婚一次,

這樣才能知道現在單身究竟有多美好。」

所以,如果你對於現在的單身生活非常不滿,

結婚就對了,

因為結婚會讓你知道,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這八個字怎麼寫。

 

聽到這裡,不要以為我反對結婚。

畢竟身為律師,沒人結婚,

我要怎麼讓人離婚?

有沒有過得很好的伴侶?當然有。

但是,基於婚姻就是一場跌跌撞撞的賭注,

沒有人天生就可以適應婚姻或另一個人,

因此需要雙方極高度

且持續的愛、自制與體諒,

以及非常好的運氣。

所以,美好的婚姻

比日本進口的壓縮機還要稀少嗎?

是不多。

許多人現在還沒離婚,

是為了怕麻煩、為了孩子、為了錢、

為了習慣、為了虛幻的一個家,

但不代表他們還適合在婚姻裡。

 

 

 

婚姻,真的很難。

婚姻,是一份契約,

兩個人擁有對彼此的某些權利與義務,

包括互相扶持(心理上與物質上)、

財產持份、忠誠義務等等。

這份契約一點也不神聖,

相反的很實際。

實際到某些人在婚前與婚後

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

這種新個性,通常都是婚姻制度本身,

或是對方逼出來的。

 

所以,如果你現在過得很好,

其實沒必要一定要去被逼或是逼迫別人,

除非你真誠的相信,

這個人會是適合跟你遵守這份契約的人,

而且你也已經預見兩個人

未來的幸福「應該」可以大於二。

最重要的是,你也願意為了這份契約,

做出某種犧牲,而換得某些權益,

否則,未來肯定會

為了解除這份契約而痛苦不堪。

 

 

 

婚前感情狀況都不好,

憑什麼指望婚姻?

所以,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你們在婚前的現狀好嗎?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你們現在非常不好,

因為你們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他忙於工作,

你的生活大多與他無關,

都是自己在經營。

 

都已經如此,你自己也知道答案,

憑什麼你覺得結婚後就會好轉?

婚後,我可以百分之百的跟你保證,

你一個人經營婚前生活,

你也一定得一個人經營婚後生活,

還得一個人帶孩子、一個人毒手空閨、

一個人自言自語、一個人想要離婚。

況且,你以為他為何突然中猴?

當然是因為他覺得時間到了、該開口了,

但是其實他不想結婚,

因此他的身體很誠實,

直接用行動告訴你,

你為何不放彼此一條生路?

 

你們的過程,大致上就像這段歌詞:

「從相識到現在、從冷淡到關懷、

從拒絕到依賴、從陌生到相愛。

從深信到疑猜、從疼愛到傷害、

從炫爛到蒼白、從廝守到分開。

從感動到感概、從體諒到責怪、

從期待到無奈、從狂喜到悲哀。」

 

 

 

只要有一點懷疑

你就不該選擇婚姻

婚姻這件事,只要現在有一點懷疑,

即使就那麼一點,那都不應該進入。

因為,那點懷疑,

其實是你的守護神在提醒你,

多想三分鐘,生命更美好。

父母逼婚?讓他們自己去跟他結婚。

小孩逼婚?

自己生一樣可以領取單親補助。

社會氛圍逼婚?

你又不是要跟摩天輪結婚。

年齡逼婚?台灣並沒有規定,

幾歲以後不結婚要槍斃。

 

因此,如果有那麼一點點懷疑,

你到底為什麼要結婚?

走在紅毯的那一天,

你就不覺得那會是鮮血鋪成的道路嗎?

你知不知道,從此以後就不能任性,

要好好的肩負起

跟另外一個人共同承擔的責任?

有意思的是,

不能像婚前一樣的我行我素,

對於很多人來說,

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這種痛苦累積久了,

就會把怒火發洩到另一半身上,

覺得都是他害你走入這段婚姻。

 

 

四年很可惜?是可惜。

但如果不能正視你們之間的問題,

我寧願你維持現狀,

而不是踏進婚姻裡。

否則,往後得花另一個四年來離婚,

你把青春當作了什麼呢?

 

本文由 呂秋遠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張玉鉉

產業動態

台泥提供

2020-05-18 18:08

「亞歷山大帝曾經說過『所有人的命運取決於每個人的行為』。我引用女兒張倚蘭寫的詩『當邊界被封鎖、微笑被遮蓋。病毒分裂了我們。當世界染上了那不分種族的病痛。病毒連接了我們…這次我們又將學到什麼?』」這是眼睛剛開完刀的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帶著深色鏡片眼鏡在今日台泥、國際中橡法說會對疫情的描述。

 

去年台泥合併營收約1,228億元,稅後淨利242億元。受疫情影響,攤開今年第一季財報,台泥營收約219.76億元,年減13.3%;相較去年第四季旺季營收352億元相差甚遠。

 

「大年初六上班第一件事,張董事長把我和財務主管找來開會,問今年財務數字會如何;並叮囑絕不讓1萬5千名員工放無薪假。」台泥總經理李鐘培欣慰地說即使當時預估數字很不好看,但現金流還是正的,已從2016年的610億元,成長至1340億元。

 

四月以來中國逐步解封,水泥回補需求,再加上基礎建設計畫。「台泥將在廣東興建智能新廠、工業互聯網平台,並推廣遠程辦公、遠端遙控各地公司等。」李鐘培點出台泥針對新基建做的努力。台泥四月營收102.2億元,漸追上去年同期的106億元。

 

 
 

 

「台泥沒有因疫情放緩國際化腳步。」李鐘培提到2018年在阿姆斯特丹設立歐洲總部,已於去年第4季開始獲利,而西非象牙海岸設立的新廠也將於2020年第2季完工啟用。至於土耳其去年第三季已轉正,並於最近完成OYAK旗下5家公司合併,台泥持股從原本的57%變為73%,這家合併的公司本周將正式掛牌;葡萄牙Cimpor自去年第三季產能增加,且市占率約54%,預估今年表現不會太差。

 

而中橡第一季營收44.7億元,稅後淨損約4000萬元。「印度市場現階段大幅下跌,但我認為是短空長多,因為汽車產業占印度GDP 8%。」中橡總經理黃柏松提到據OICA(世界汽車工業國際協會)統計,在2026年前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碳黑需求量將持續成長。

 

目前美國已有近4000萬人失去工作,中國GDP第一季是-6.8%,美國-4.8%,法國是-5.8%。張安平致詞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雖慢慢減緩,但不可掉以輕心,因為「經濟的海嘯已經開始在襲擊全世界」,對這個百年難見的全世界性經濟蕭條,張安平認為將可能有10億以上的人口重新進入貧窮世界,因此要以遠見去布署未來,而不是用後見之明來評斷今年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