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發特助成千億規模日本地產王! 他24歲進長榮 從老董學到這三個人生經驗

 
 

梁任瑋

理財

攝影/蕭芃凱

1263期

2021-03-03 10:10

許多人沒聽過浩正集團,更沒聽過張正文,但他旗下的私募基金,專門投資美國、日本兩大不動產市場的特有商機,近年更鎖定物流倉儲,每年創造10%收益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2021年亞太地區房地產趨勢調查報告》指出,市場投資眼光已轉向景氣下滑時仍能創造穩定收益的資產,如物流倉儲、出租住宅與資料中心。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更預測,日本物流倉儲於2020年的市場規模達175.3億日圓,25年將達583億日圓,比亞太地區過去以辦公、零售與商務旅館等為投資主流標的更具吸引力。

 

由台灣人創立,在日本神奈川、千葉、埼玉等關東地區持有三座物流倉儲的浩正商業國際地產集團,就走在這個趨勢上。該集團在全球管理的資產總值達40億美元(約台幣1110億元),是少數活躍於日本倉儲物流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每年平均收益率近10%,背後布局的要角,正是浩正集團董事主席張正文。

 

跟隨張榮發15年  獲經營聖經 

 

浩正集團在台灣雖不具知名度,但在13年曾將持有的日本4家購物中心,包裹至新加坡上市,後來陸續增加投資的購物中心至11家;4年後,於17年又賣給國際私募基金黑石集團(Blackstone),成功高獲利出場。

 

「我小時候住在日本,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帶我到處看不動產,所以產業景氣、產品好壞、市場供需變化,我有著比別人更為靈敏的嗅覺。」今年56歲、身材壯碩且聲如洪鐘的張正文,目光炯炯有神地說著他對房地產投資的熱情。

 

雖然從小耳濡目染不動產業,不過張正文早年接觸最深的卻是交通運輸業張正文。他曾進入長榮集團擔任張榮發特助,並處理集團在日本的政商關係,擔任過長榮航空日本總代表。

 

「我人生學到的第一堂課,是領導人對事業的堅持。」初出社會即加入長榮集團,跟在張榮發身邊15年的張正文,從張榮發身上學到重要一課,是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這也影響他日後創業的態度。

 

張正文進長榮時,年僅24歲,剛好是長榮航空籌備階段,他的任務是協助爭取飛日本的航權,為此他派駐日本10年,擔任日本總代表。儘管位階高,可以見的人多,但要拿下航權仍不容易,「壓力很大,航權談判中間,遇到中國、日本的政治角力遠高於外界想像,感受到很多無奈。」除了爭取日本航權,他也被賦予許多高難度任務,包括台灣高鐵當年轉換至日本系車體,他扮演從中協調的角色之一。

 

張正文

(攝影/蕭芃凱)

 

 

04年,張正文離開長榮,以投資日本出租公寓做創業第一炮,並透過與花旗集團私募股權基金合作,一路擴張資產規模。08年金融海嘯時期,他危機入市,大量收購日本購物中心與大阪地標「Croesus心齋橋」,重新整理後,13年在新加坡上市,17年順利以1300億日圓賣給黑石集團,對比當初9百億日圓的成本,若以自有資金估算,投資報酬率超過兩倍。

 

專注於房地產投資的張正文,在張榮發身上學到的第2個經營觀念,是寧可做不成生意,也不要違背良心。張榮發常常告訴他,經營企業做任何決策都要對得起股東,不能為了要賺錢而沒有中心思想。

 

張正文舉例,07年,浩正集團參與全日空在日本的13家旅館的競標,出價輸給摩根士丹利私募基金而落敗。「沒有得標,我一點都不覺得可惜,因為當時我們的出價完全是根據專業估價判斷,如果只為了得標,盲目追高價格,將對不起私募基金的股東。」沒想到隔年發生金融海嘯,摩根士丹利未能履約,資產全數被銀行沒收,張正文反而未在金融海嘯受到太大衝擊。

 

張正文說,在商場上做生意,每個人都有生存壓力,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即使對方是敵人,交手過程中也別讓對方毫無退路。這也是他在張榮發身上學會的第3件事:經營人脈與待人處世之道。

 

他舉例,13年透過三井住友信託銀行收購日本最大的夾層融資(mezzanine finance)公司、專門從事企業夾層融資與私人股權投資的Trust Capital95%股權,對方則保留5%股權,且在董事會給對方一席董事,著眼的就是未來雙方的合作。「讓自己先變成別人的貴人,日後當你需要幫忙時,他就會伸出援手。這時候,人脈就會自動產生。」張正文說。

 

 

成功心法  逢低買進做出差異

 

闖蕩美、日地產開發業10餘年,如今成為日本最大的夾層融資公司,張正文自認成功心法有3。第1招是趁景氣低點進場,如17年處分日本購物中心後,他發現線上購物所帶動的物流倉儲需求大增,便趁著價格還未炒高之際,陸續買下東京近郊的3座倉儲。如今回想起來,「還好當時提前布局,才能維持10%的收益率。」他認為,目前房地產有泡沫化跡象,雖然很多物件都在市場待價而沽,但他還在等下一波崩盤,才會出手購買。

 

第2個心法是善於替商用不動產加值。「大家都做得出的東西,沒有差異化就很難獲利。」如他之前大量收購日本購物中心,租客不乏AEON mall等知名業者,但他很早就將商場定位為一日生活圈,所以儘管電商崛起,還不至於影響來客數。第3個心法,則是善用融資槓桿收購日本大型商用不動產,將私募股權基金的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

 
- ADVERTISEMENT -
 
 
 

 

這幾年,張正文也開始關注台灣地產市場,他透露現階段評估標的包括台、日在內的商用不動產,只要有好標的就會積極出手,能否與台灣市場擦出火花,仍有待觀察。

 

章正文

 

深入解析劉揚偉的電動車大夢 詳見第1263期《今周刊》

台股鋼鐵人、航海王當紅 為何金融股「最壞情況已過,好日子要等等」?

 
 

唐祖貽

理財

達志

1270期

2021-04-21 09:56

今年台股延續去年的多頭走勢,包括存股族最青睞的金融股,也展開一波強勁的漲勢。
但在基本面復甦尚待確認,且大戶籌碼並未明顯歸隊下,現階段建議以搶反彈為主,靜待長線落底訊號出現。

 

今年台股延續去年優異的表現,加權指數一路攻克萬5、萬6到萬7,頻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子股、傳產股都有不錯的漲幅,連去年表現差強人意的金融股,今年也啟動了補漲行情。

 

從基本面來看,金融股的補漲可說是理直氣壯。由於疫情緩解、經濟復甦,加上去年第1季基期偏低,全體金控公司今年第1季共大賺1920億元,不但創下單季新高,年增率更高達1.2倍。此外,整體金控去年全年稅後純益「才」3790億元,今年第1季就賺了去年的一半有餘。

 

在這1920億元中,以壽險業表現最佳。從稅後純益金額來看,前5大都是以壽險子公司貢獻獲利最高,尤其兩大龍頭富邦金(2881)與國泰金(2882)合計賺進千億元以上。主因都是投資國內外股、債市收益大增,另外,以往侵蝕壽險業投資收益的匯損問題,由於今年以來台幣匯率相對穩定,影響輕微,也有助於提升獲利。

 

不過,隨著國內壽險業的投資部位愈來愈高,行情波動影響獲利的程度也愈來愈大,難免影響獲利的穩定性。而且為了因應未來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IFRS 17)的實施,壽險業現在就要開始檢視旗下保單產品、增提多項準備金,所以即使高獲利,對於追求穩定配息的存股族來說,未必是首選。

 

數據1〉Q1稅後純益大躍進

 

相對於壽險股,7家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如附表),是近幾年存股族比較青睞的標的。今年第1季獲利雖然已有好轉跡象,且年增率都很不錯,但到底有多好,還需要另一個數據幫忙驗證。

 

若將今年第1季稅後純益金額,與2012至19年、疫情發生前8年的第1季稅後純益平均值相比,應該是較客觀的評量方法。若今年數字高於平均值,可初步認定已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反之則需要再加油。

 

若以此標準來檢視7家銀行金控,可發現除了兆豐金(2886),其他6家都已經達標,因此接下來需要繼續追蹤獲利狀況,最好連續3季都能回到平均值之上,才能代表獲利真正回穩。

 

基本面看似有好轉跡象,籌碼面呢?先看外資,比起去年在金融股的一路賣超,今年以來淨買超家數明顯較多,但除了中信金(2891)外,買超幅度仍不夠大,顯然外資也小心翼翼、謹慎布局。至於中信金,今年第1季在整體金控獲利排名第3,主因在於旗下壽險與銀行的業績都穩健成長,復甦動能較為明顯。

 

 

 

數據2〉大戶回補積極度

 

若以長線投資人會特別留意的「股權分散表」,也就是大戶的持股比率變化來看,除了國泰金與富邦金的大戶持股比率,已逐漸回到疫情發生前的水準,其他多數金控股,大戶回補並不積極。

 

以兆豐金為例,持股400張以上大戶的比率,從去年初的高峰約85%至86%,一路降到同年10月的80%附近,至今變化不大。甚至散戶最愛的玉山金(2884),近期大戶持股比率已降到67%左右,是10年來新低,且比起去年初的76%,還有一段差距。比較好的是中信金,大戶持股比率從去年最低的75.62%回升到79%左右,但也還沒回到疫情發生前的80%之上。

 

所以,從籌碼來看,外資雖有回補,但大戶的長線買盤還不明顯,因此現階段金融股可說「最壞情況已過,但好日子要等等」。反映在近期的操作,最好是以技術面搭配外資、法人籌碼,高出低進賺差價為主。

 

例如,前面提到獲利已經逐漸恢復水準,但股價淨值比仍不高的銀行金控,或是受惠於股市成交量大增的證券股;也可以選擇涵蓋金融主要權值股的ETF──元大MSCI金融(0055)為布局標的。

 

至於長線投資人,則需要繼續留意獲利狀況與大戶籌碼的變化,並且參考各家公布的股利政策。以目前已經公布的股利政策與過往的配息狀況來看,群益期(6024)每年的獲利與配息都很穩健,較不受行情波動的影響,是值得留意的投資標的,最好趁著股價回檔、現金殖利率走高時分批加碼。

 

15檔金融股營運表現

 

 
 
麥當勞

 

【我們想讓你知道】

你的小奢侈也是造就你的小浪費!辛苦賺錢檢視存摺時,數字卻沒有成長?很有可能都被你花光了...有再投資的同學更該注意自己的花錢狀況,以為自己有賺點小錢就任意揮霍,恐怕造成你變賣股票的主因!

 

 

文 / 蔡秀卿

 

為什麼有人總強調,存錢比投資報酬率更重要?因為你辛苦賺錢,偶爾檢視存摺時卻納悶沒有什麼成長,很大原因是欠缺存錢觀念與習慣,自以為薪水夠負擔、有再投資多少賺錢,揮霍起來很乾脆,就如同最近網路上議論的月收 25萬奢侈行為:

1. 喝星巴克 150 元不眨眼,對「買一送一」沒感覺

2. 出門只搭計程車,忘記捷運怎麼搭

3. 吃 Uber Eats 一個人一次就點 500 元

4. 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

5. 吃吃到飽餐廳時,再也不用刻意前一餐不吃

6. 麥當勞薯條加大,只吃一半就丟掉

7. 搭計程車找零錢時,10元硬幣掉到地上不用撿

沒有必要的開銷省省吧!有錢就多留點在身邊,未來需要用錢時才不會淪到往外借!

回顧去年此時許下的願望,是否都實現了呢?在去年底的兩場講座中,會後有兩個學員提到自己的財務困擾,令我印象深刻,她們的故事,也許你我都不陌生。

 

高薪族賺得快、花得更快

Sandra是一名出色的電子公司業務, 25 歲碩士畢業後北漂打拼,年幼時生活的不安定,造就她在職場的堅毅力。她中上的學經歷,勤奮的態度,在公司的業績常是數一數二的排名。不過奇怪的是,工作十年了,每年年底她總是望著自己的存摺嘆氣,賺這麼多,錢都到哪去?她回想起聖誕節同學會,幾個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同學,即便結婚生子,也能有車有房,還有不少人透過投資增加了理財收入;反而自己的收入高過他們許多,卻每年都得許願重新開始呢?什麼時候也能有個小窩,好好的安頓自己呢?看到了嗎?勤奮賺錢卻存不住,收入高不等於有錢;這是高薪族的常見問題之一:錢來的快、去的也快。

 

業務收入不固定,開銷更不固定 還有人情債!

就像 Sandra一樣,可能是因為過於忙碌,所有時間心力都給了工作,在私人財務上,往往卻一團亂。業務收入不固定,開銷更不固定,置裝費、交際費,常常還有朋友間歡唱聚餐來犒賞自己;一年中也會有幾趟小旅行再加上購物,以買東西、吃東西的快樂,來平衡工作的疲憊。

平時工作忙碌,已沒有多餘心力研究理財應如何規劃、如何投資;一個月的開銷費用多少連自己也答不出來;所有的錢都集中在薪轉戶,想用就領,沒有分類;許多人情捧場辦的信用卡,更悄悄的增加了金錢流出的破口,為了首刷禮、現金回饋、紅利點數..無數的蠅頭小利,然後回頭忘了最重要的本金。於是,賺再多也只能每年歸零,再重新開始。

 

找到自己的財務問題

如果你只知道拼命賺錢,卻不清楚自己的金錢流向,那麼很可能你只是一隻籠中的倉鼠,奮力的轉圈圈,轉了半天,可惜都只是在原地。更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天沒有體力了,不能覓食也沒有存糧,只能等著被命運決定。所以,請務必清楚自己的開銷,認真檢視錢都花到哪裡去,直面自己的財務現況,找到財務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年紀輕輕 保守理財 

而另一位小資族Amy,則是剛出社會工作兩年左右,起步的薪水一般,吃住都在家裡,開銷儉省,也乖乖聽從父母建議存錢,兩年下來身上倒是小有一筆存款,唯一的理財工具是定存,接下來打算再買儲蓄險。我問她為何年紀輕輕,理財行為卻如此保守?她則說看著爸媽投資賠錢,再加上自己不懂投資,很怕虧損;自己學的又是設計,一提到數字總是覺得一竅不通,於是乾脆定存就好。我好奇既然如此,她又為何前來聽講座,她表示工作了兩年,意識到薪水的增加不能操之在己;跳槽要等機會,換工作需要一點運氣。既然如此,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看看能否有轉機。

 

大多數民眾透過定存來理財

去年中央大學與某人壽公司做過統計,有六成的民眾是透過定存來理財,由此可見在理財觀念上,多數人都偏保守,剛出社會的小資族尤其如此。不懂投資,或是沒有錢可以投資,是不接觸投資的最大宗原因。但按此邏輯試想,如果環境已是低薪,若不投資自己學習以提升競爭力,或嘗試投資理財,未來將可能與他人貧富形成更懸殊的差距。

上述兩個案例相當程度的反應了普遍的理財現況:高薪族不存錢,低薪族不投資;年輕人做定存,年長者衝股市。以上不論哪個族群,因為沒有安放在適當的規劃中,可能會在不良的理財行為裡惡性循環,未蒙理財之利,卻受不當理財之害。

 

理財八步曲

以下提供八個理財招式,可以循序漸進,或是撿選一個容易的步驟入門,鼓勵自己,理財不難,有開始就有希望。

1. 訂下一個真心想要的、小的里程碑:

這將是整個理財計劃中,最重要的第一件事,真心想要的目標,才有足夠的趨動力,引導自己努力前進。例如「只是覺得應該存錢」,與「想要買房徹底解決租屋的不便」,這兩個不同的想法,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動力與做法。

2.記帳:

千古不變的理財守則,如果不知道支出多少,永遠不可能管好金錢。可利用記帳軟體、或是手帳,或建立一人line群組、行事曆等等方式加以記錄;2-3個月的時間就能清楚大約的消費輪廓。

3.銀行帳戶分戶管理:

將錢分戶,以便於專款專用。對於記帳有障礙的人,分戶也是簡便的控制開銷方式。例如:消費帳戶:餐費,交通費,聚餐娛樂,購物。理財帳戶:投資,儲蓄。固定月支出:房貸,車貸,水電瓦斯,電話,管理費,保費。幸福理財地圖—預算分配的關鍵要訣

4.剪掉非必要的信用卡:

例如紅利集點、無息分期。相信我,為了記住這些好處所增加的時間成本以及耗費的專注力,肯定可以在別處獲得更大的成就或利益。剪卡同時還能減少金錢流出渠道,以策安全。

針對無息分期,特別想提醒的是,這是一個透支未來的使用方式,也就是將現有負債分期到以後的月份,讓現在手頭能鬆緩一些,但這正是讓你花掉現有現金,保留負債到未來的錢坑,導致未來每個月都在還債!使用之前不可不慎!我讀《薪貧族無痛儲蓄法》管好你的記帳本

5.提存緊急備用金:

為期 3-6個月開銷的金錢,失業時、傷病時都可以應急。這筆錢,只做定存即可。

 

6.學習財務三表,定期檢視財務狀況:

收支表:能清楚當下收支是否平衡或有結餘。

資產負債表:透過淨值(資產-負債)的變化,能看見自己努力是否有成。

現金流量表:可以模擬未來一段時期的金流變化,用以檢視可否達成預訂的財務目標。

財務三表是相對較為有一點難度的部份,未來或許再透過專章加以說明;但最少可以開始做的,是列清楚收入、支出、存款、基金股票不動產等投資或自用的資產金額,或是房貸、車貸等等負債數字,即便是土法鍊鋼、手帳記錄,都能約略看見自己的財務長相,還是有相當的助益。

7.擬定投資計劃:

最簡單的方法可透過指數投資(ETF),每月定期定額紀律投資。或是在確定合適的風險承受度下,將投資工具加以變化,以求更有效率的投資報酬。讓合理的市場報酬率,至少為定存族抵擋一下通膨造成的貶值,為投資偏好者,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8.規劃適當人身及財產保險以保全財產:

請參考 新鮮人投保留意兩原則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不論過去財務有多麼糟,明天永遠是全新的一天,其中沒有錯誤。給自己許下一個改變的承諾吧,只要開始前進,哪怕是一小步,也會有所不同。

 

更多「存錢」方法,你可以多參考:

 

 本文由理財+1課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BELL)

富邦越南ETF(00885)溢價一度飆20%!買ETF前一定要知道:折溢價是什麼?該怎麼查?

 
 

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ETF

shutterstock

2021-04-21 15:53

投資人會願意買大幅超出行情的ETF嗎?

富邦越南ETF(00885))19日掛牌買盤湧入,盤中一度溢價接近20%,創下近年台股掛牌ETF上市的溢價紀錄,這相當於價值100元的東西,投資人義無反顧地想用120元的價位買入。至4/21的最新數據,也還有5%的溢價。

這也使得富邦投信發出警語:
「富邦越南(00885)交易風險提醒:有買進計畫的投資人,目前溢價已超過15%應留意買貴的風險,須留意未來價格漲跌幅與標的指數出現大幅落差的風險。」

 

 

你不得不知道的ETF折溢價

 

折溢價是什麼?當買東西買到比行情還貴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很生氣,懊惱自己怎麼沒有做功課,導致多花了一些錢。但如果我們有機會可以買到比行情還便宜的價格,就會顯得很開心,因為省下來的錢就相當於賺到。

 

你或許不知道,在ETF交易的過程中,我們買到的價格其實並不是ETF真實的價格,你可能也不知道有時候交易成功的價格是超出行情,有時候買的是折扣,為什麼會這樣子?這一切都要從ETF的運作模式談起。

 

ETF的全名為Exchange Traded Fund,顧名思義,ETF是一個能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你沒有看錯,ETF正是一種基金,而基金的運作模式就是將投資人募集而來的資金,根據其基金預先設定好的挑選規則,買入相對標的而成的一個投資組合,對於ETF來說,通常此挑選規則會是某一個指數。例如有的ETF是追蹤台灣50指數,只要此指數有變化,ETF就會隨著此變化而調整買入的股票。

 

那ETF的價值到底是怎麼計算的呢?這邊就要解釋什麼叫做淨值,何謂是市價?

 

 

ETF的淨值與市價

 

淨值 (Net Asset Value, NAV)

  • 將ETF持有的所有資產其市值加總 / ETF總發行量,即為「淨值」
  • 淨值為ETF的真實價格
     
  • 在初級市場交易的價格

 

市價 (Price)

  • 一般散戶投資人交易ETF的價格
  • 在次級市場使用的交易價格
  • 我們日常所交易的價格就是「市價」並非「淨值」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從Vanguard官網上的VT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在2021/03/24,其淨值(NAV)是$95.26元,而市價(Price)則是$95.42元,正是不同的數字。

▲VT市價淨值

- ADVERTISEMENT -
 
 
 

 

除此之外,關於VT的累積報酬,可以知道在過去1年累積報酬,市價是大於淨值的,但是如果是看累積10年的報酬,卻反而是淨值是大於市價的。

 

▲VT的市價與淨值報酬

 

原來一個ETF會有兩種價格,一個叫做淨值,一個叫做市價。

 

等等,雖然我已經了解淨值跟市價的不同,但為什麼會有兩種價格?什麼又是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呢?

 

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

 

次級市場

 

我們(散戶)平常買賣ETF所在的地方就是次級市場,在次級市場交易成功的價格是市價。

 

例如有位散戶A花費1000台幣與散戶B買入ETF,這1000元台幣的成交價就是所謂的市價,然而不管ETF在次級市場如何交易,不論是你賣給我或是我賣給你,其成交的市價都不會影響ETF真實的價格(淨值),就算買的人大於賣的人,這也只會造成市價的價格上漲,對於淨值是沒有影響的。

 

 

此外,發生在次級市場的交易,都是位於證券商的平台所進行。

 

初級市場

 

說到初級市場可就與次級市場是完全不同等級的地方,初級市場的買賣是透過ETF的淨值來交易,而參與的對象並不是我們這種小散戶,通常是大戶與法人,原因在於此交易的最小單位通常是500張以上。

 

在初級市場的買家可以捧著現金購買或是拿取相對應的股票換取ETF,反之也可以透過ETF換成現金,或是相對應的股票。

 

例如某個ETF是由股票A與股票B組合而成,買家可以拿著股票A與股票B跟證券商交換ETF,反之可以用ETF換回股票A與股票B,當然也可以換回現金。

 

ETF的折溢價

 

說了這麼多,我們該來談談ETF的折價與溢價了。

 

 

折價: 市價「低於」淨值的狀態(低於行情)

溢價: 市價「高於」淨值的狀態(高於行情)

 

會產生折價與溢價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上有兩種價格同時在交易。

 

折溢價的產生與收斂

 

當一般投資人對某一檔ETF奮力買進時,由於供需的關係,其價格就會上漲,所以市價就會越來越高,但是呢,當此市價高於其真實的價格(淨值)許多,就會造成ETF的溢價。

 

要是溢價的幅度太大,這時很可能就會發生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戶準備來賺錢了。

 

大戶可以從初級市場使用淨值的價錢購買ETF,接著再將此ETF拿去次級市場使用市價賣出,而市值由於市場的火熱早已與淨值脫鉤,所以大戶就有了如此套利的空間,反之亦然。

 

例如一檔ETF的市價是100元,但是其淨值只有90元。大戶可以捧著現金買入90元的ETF好幾百張(在初級市場),然後將這些買入的ETF在次級市場用100元的價格賣出。

 

但也就因為有這樣的套利行為存在,所以ETF的市值與淨值理論上會隨著套利空間縮小而始終保持相近。

 

 

不過投資人依然要注意在以下兩種狀況會比較容易出現折溢價的現象:

  • 流動性差的標的:你想要賣出ETF,卻發現都沒有人要買,於是你只能一直降價降價,這正是流動性差的影響,根本沒有人要跟你交易。
  • 市場情緒一邊倒:太多人同時想要買入或賣出,價格就會越來越偏差。

 

經過以上的說明,我們終於了解ETF折溢價的原因。那投資人該如何查詢ETF的折溢價狀況呢?

 

查詢ETF的折溢價狀況

 

最直接的方法是前往ETF發行商的官網查看。

 

 

以0050發行商元大投信為例,進到官網之後就可以看到其發行的ETF折溢價情形。

 

在查詢日期2021/03/09,0050目前是折價0.12%

 

▲元大投信折溢價

 

如果以006208發行商富邦投信,進到官網之後也可以看到其發行的ETF折溢價狀況。

 

▲富邦折溢價

 

另外你還能看到當日的每個時段的折溢價狀況

 

▲富邦每日折溢價

 

 

除了可以各自到投信官網查看資訊外,還有一個網站提供了各家ETF的折溢價一覽表,就是基本市況報導網站

 

▲基本市況折溢價

 

另外,如果你想查詢的是國外ETF,可以到MoneyDJ的網站查詢。

 

例如輸入VTI就會得到最近30日的市值與淨值。

 

▲MoneyDJ查詢

 

還有之前所提到的Vanguard官網,例如查詢VT的頁面,也是顯示該ETF的折溢價狀況,在03/24來說,VT是屬於溢價的,因為其市價比淨值還高,此外,國外的ETF通常對於折溢價會是 Premium 和 Discount。

 

▲VT市價淨值

 
- ADVERTISEMENT -
 
 
 

 

小結

 

在此篇文章中,我們理解ETF交易的價格有分為市價與淨值兩種,而此兩種價位也分別在不同的市場中作為交易的依據。也因為如此,當市價與淨值不同調的時候,就會產生折價與溢價的情形。

 

儘管一般來說,我們總是希望買入的時候是ETF折價之時,而賣出的時候則是ETF溢價之時,但實際上對於折溢價的波動我們依然很難預測,投資人可以關心,但重要的還是自身的投資計劃。

 

儘管如此,要是我們發現某個ETF經常發生過大折溢價的情形,通常代表著此ETF的追蹤程度並不好,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流動性太低的關係,根據我在如何使用ETF打造全球股票市場的評估標準來看,此ETF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因此,當你準備要購入一個新的ETF標的,不妨可以使用文章提供的查詢方式,檢視該ETF過往的追蹤程度,來判斷是否為一個適合的投資標的。

 

作者簡介_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每個人都能實現的簡單卻有效的投資方法,就在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透過每年十分鐘的投資方法,不需選股、不需猜測明日的漲跌,只要長期分散式投資, 即使是小資族,也能邁向財富自由的人生。 

經營臉書專頁「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本文獲「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授權轉載,原文:ETF的折溢價是什麼?如何查詢ETF折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