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站上12200收復5日線 上漲137點收12211點。(圖:AFP)
台股站上12200收復5日線 上漲137點收12211點。(圖:AFP)
 

受美股上週五反彈激勵,台股今 (13) 日在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大型權值股領軍電子股走揚下,站上 12200 點關卡,收復 5 日線,盤面上百花齊放,唯獨生技族群面臨回檔修正壓力,終場指數上漲 137.88 點或 1.14%,收在 12211.56 點,成交值收斂至 2092.52 億元。

權值股方面,台積電獲外資連 9 買,今日股價續創歷史新高,市值穩居 9 兆元以上,終場收在本日最高 354.5 元,漲幅達 1.7%;鴻海終止連日來的修正,股價同步走高,收在最高 86.7 元,漲逾 2%;大立光則因第 3 季展望保守持續疲弱,終場跌破 4000 元大關,收 3960 元。

IC 設計指標股聯發科 6 月營收繳出亮眼成績,重獲買盤青睞,股價大漲逾 2%,收在 629 元。高價股部分,矽力 - KY 終場漲幅收斂至 1% 以內,信驊大漲逾 5%,祥碩及譜瑞 - KY 則雙雙翻黑。

生技族群近期回檔修正壓力漸增,其中,生技股王合一再度重挫打入跌停,跌破 400 元大關,鎖在 364.5 元,同集團的中天股價聯袂重摔,跌停鎖住,生技股普遍漲多拉回,亞諾法、合世、杏國都跌停鎖住,基亞、中裕、醣聯等跌勢也相當重。

其他權值股部分,台塑四寶各自表現,南亞、台塑化雙雙走揚,台塑及台化在平盤整理;國巨大漲近 3%;台達電、廣達、日月光投控也都在盤面上表現;國泰金、富邦金等金融族群也相對有撐。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前日(07/10) 國際股市行情速覽:

瑞德西韋傳喜訊 道瓊收漲369點、那指連3天創新高

可用於治療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

的藥物瑞德西韋開發商美國吉利亞傳出樂觀消息,

有助於緩解投資人對美國確診數上升創紀錄的擔憂,

道瓊工業指數收漲 369 點,那斯達克指數連續3天創歷史新高紀錄。

綜合媒體報導,吉利亞股價上漲 2.2%

(圖片來源:CMoney官方)

 

前日(07/10) 台股盤勢重點整理:股王法說成風暴,大盤失守 5 日線回測萬二,2 檔營收創高股竟慘成利多出貨目標…

 

加權指數 & 外資台指期未平倉變化

(資料來源:籌碼K線)

 

加權指數(前日走勢) (3個月 K線圖  — 20MA)​​​​

(資料來源:籌碼K線)

 

櫃買指數(前日走勢) (3個月 K線圖  — 20MA)​​​​

(資料來源:籌碼K線)

 

三大法人 買賣超個股前 5 名​​​​​

(圖片來源:CMoney官方)

 

 

「就是因為好吃懶做,

所以他們才會變成街友」、

「街友是擾亂城市秩序的根源」、

「住我家隔壁?

他們會不會很危險啊,放火之類的…」

這是多數人在面對「無家者」時,

第一時間會出現的內心聲音。

「廢材」與「街友」

不知不覺中被畫上等號,

這樣的認知與歧視,

社會上無所不在。

 

但在以服務無家者為宗旨的芒草心協會

任職 4年多的社工李佳庭卻說:

「無家者其實跟我們沒有兩樣,

他們也曾努力工作、有家庭…。

甚至我接觸的個案裡,

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

自己有天會流落街頭。」

 

當社會機制突然失靈時,

今日的他們,

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我們。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李佳庭的一天很常從通報電話開始——

「你們可以來把這裡的遊民帶走嗎?」

民眾大多希望社工們使出渾身解數

讓街友從街頭上徹底消失,

這讓她感到非常難過。

大學讀完社工系後,

她為了實踐協助無家者

可以順利回家的夢想,

立刻搬離花蓮的老家,

一路北上到達台北,

多年來堅持服務著無家者。

 

她看似柔弱的外表,

卻踏著最堅毅的步伐,

在人潮中穿梭、在車陣裡來去,

蹲在不起眼的街角或牆邊的人們面前,

開啟一段又一段對話:

「你吃飯了嗎?」、「你在這裡做什麼?」

遠望就像她在與許久不見的老友對話。

 

每天,她至少有 5、6個小時

在街頭上度過,

陪街友找工作、找房子、發放物資、

訪視個案並記錄狀況,

服務範圍以萬華一帶作為起點,

延伸至台北車站。

 

 

光鮮亮麗的台北車站之下,

住著一群黯淡無光的街友

台北車站是整個大台北地區

重要的交通樞紐,

是一扇與外界連結的大門,

南來北往、國際旅客…匯集於此,

形塑了它一共十層的複雜結構,

一不小心就讓人迷失其中。

這裡同時也是整個城市的縮影,

以地平線為界,

分割成地上與地下兩個世界:

城上的人們過著熱鬧

又光鮮亮麗的生活,街燈閃爍;

城下的人們卻依偎在昏暗的角落,

只求安穩地睡上一覺。

台北車站的地下停車場,

是許多無家者心中

首選的睡覺據點,

因為這裡既能避雨

又能不畏風寒。

 

但 2017年,

世大運在台灣大張旗鼓籌辦時,

政府以接待外籍選手、貴賓為由,

考量到門面的「美觀」,

設法驅趕聚集在車站內

及周遭的無家者,

一夕間他們成了

急欲剷除的「毒瘤」。

車站內貼滿公告:

禁止街友堆放雜物,

否則將直接以丟棄的方式處置...

這些在政府眼中

視為「廢棄物」的袋子,

其實是無家者們全部的「家當」,

裡面裝著毯子、衣服、睡袋…。

 

「為什麼他們一定要

群居在交通樞紐或市中心,

不能選擇其他地方嗎?」

這是許多人的疑問。

社工李佳庭解釋說:

「他們很多人靠

舉牌、叫工、陣頭…維生,

常常清晨 4、5點就要上工,

但街友收容所卻蓋在偏僻地區。

他們要怎麼趕得上?

這個心態不就跟我們

也希望『工作離家越近越好』一樣嗎?」

除了被驅趕的問題,

街友在求職、租屋上也大不易。

多數人在得知他們的身分後

都避之唯恐不及…

「他們連可以努力的機會都沒有啊,

因為打從一開始

他們就被杜絕在外了!」

無家者補足了多數人不願從事的

勞力密集型工作的缺口,

讓城市得以順利運轉下去,

但居住在城中心的人們

卻不願正視他們的存在,

甚至有時希望將他們連根拔起。

 

 

 

街友小胖的起伏人生,

40人送他最後一程

因此,為了消弭人們

對無家者的誤解與偏見、

拉近彼此的距離,

芒草心協會推出了「街遊」計畫——

根據無家者的流浪故事,

安排成導覽路線,

將他們培訓為導覽員,

帶著遊客以徒步的方式,

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

看他們曾經看過的街頭風景,

以無家者的角度重新認識台北的另一面。

 

已經卸任的導覽員小胖,

他是李佳庭花了將近 10個月

成功培訓出來的第一個導覽員。

年輕時,他本來在家具工廠從事加工,

後來工廠外移到東南亞,一夕間失業。

起初,沒有其他專長的他

撿資源回收維生,

但家人無法忍受居住環境變得雜亂不堪,

雙方起了衝突後,他離家出走。

在街頭徘徊時,

小胖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最後生了重病。

走投無路之下,他為了治病,

用搶劫超商的方式進了監獄,

一關就是 6年…。

出獄後,

他開始在艋舺公園一帶流浪、做工,

因此結識了李佳庭,

被培訓為協會的導覽員,

同時也成了工頭,

月入甚至可以達 3萬。

可惜好景不長…..,

先前在家具工廠任職時,

因為工安把關不嚴格,

沒多久後…..

小胖被診斷出罹患鼻咽癌,

身體狀況時好時差,

但他仍是堅持著每日上工。

 

某天清晨,

李佳庭在睡夢中被電話吵醒,

接到警察局的告知,

得知小胖離世的事實。

「早上他室友進浴室要刷牙時,

發現他坐在馬桶上一動也不動,

一摸才發現身體已經變得冰冷…..。

前一晚,

他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李小姐,工作不要做到太晚啊!』

那時的我趕著核銷,

只是敷衍了他一句。

如果時間能重來的話,

我會叫他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或是去做更多他喜歡的事…..。」

講到這裡,

李佳庭紅了眼眶、哽咽不語。

 

後續她聯繫了小胖的家人、

協助辦理他的後事。

小胖的公祭安排在清晨 6點,

李佳庭本來以為會來的人不多,

但當天抵達現場時

才發現會場擠滿了人:

小胖曾經導覽結識的遊客、志工、

甚至無法親臨現場的人,

也寄來了小卡片.....。

李佳庭把卡片一張一張

覆蓋在小胖身上,

數量多到幾乎遮蓋了他全身。

眾人熱熱鬧鬧送了小胖最後一程。

「小胖離世前,

已經有穩定的工作、有能力租房子,

甚至房間擺滿了他的鋼彈收藏品,

還有一群喜歡他的人…..。

對我來說,

這就是成為社工的重要意義。」

芒草心協會開啟一扇窗,

讓大家拿掉既有的偏見,

看見街友的其他面向。

也因為看見,帶來更多善意,

讓無家者在回家的路上,

走得更加順暢。

 

無家者就像一部精采的小說,

每本都很值得一讀再讀

李佳庭陪著無家者一起

找回家之路的 1500個日子裡,

最深的感觸是,

每個無家者都像讀到一半的斷尾小說,

精彩卻令人感到惋惜。

她說:

「今天我和他們在街頭上碰面、成了朋友,

但一轉身,

就可能今生再也不會碰頭。

個案有時就從街頭徹底

消聲匿跡、人間蒸發

好像不曾存在過。

而我卻連找到他們的方法都沒有.....

不知道他們在哪、過得好不好?」

 

為了不留下遺憾,

她和協會的其他社工們,

無不珍惜與無家者相處的每分每秒,

並推出「真人圖書館」計畫,

讓圖書館不再只限於借閱書籍,

也能借「人」——

無家者本身就像一本本好書,

可以讓大眾借閱,

透過開啟對話,

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讓偏見在言語往返之間

自然消逝不見。

「成為社工後,我反而更覺得

是他們在『幫助』我成長——

尊重,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事。」

 

 

沒有人出生就是街友,

我們只不過是比較幸運一點

走入無家者的國度,

深入了解每個人的生命史,

不難發現,除了個人因素之外,

社會結構同時也壓迫著人,

可能是產業外移、工安疑慮、

家暴、疾病….等,

讓這些沒能即時被社會安全網接住的人們,

從有家到流落街頭、

從奮力求生到沉默的絕望。

而我們也許只是比他們更幸運一點——

沒有人出生就是街友,

他們都曾經是誰的孩子、夫妻、親人。

 

若我們只是一昧選擇

以消滅取代並存、以無視取代接受、

以歧視取代理解…..,

那麼有一天,

當我們的幸運消逝、

也成了被社會安全網漏接的一員時,

馬丁‧尼莫拉的詩作

〈起初他們〉就會是可預見且不遠的將來:

 

當納粹來抓共產黨人,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黨員。

當他們關押社會民主黨人,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民黨員。

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我沒有抗議。
——我不是工會會員。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人為我說話了。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粉絲團按讚: 
 
 在臉書上追蹤我們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手機,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們的童年也從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

轉變為觸控螢幕後頭的資訊世界,

和朋友見面、吃飯、通勤,

常常是彼此相鄰卻各滑各的手機.。

面對這個現象,新北市三重商工的校長

決定祭出新的決策。

如果孩子手機成癮,無心學習,

那學校就代為「他律」,保管手機。

實驗下來,學生的成績真的有明顯的差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三重商工養「機」場,

日收 2000多支手機,

學生成績變好

現代青少年幾乎人手一「機」,

使用手機的問題不僅常引爆親子的衝突,

上學帶手機也成為令學校困擾的一大難題。

據了解,大多數的國中幾乎都會收手機,

上學統一交出來保管、放學後歸還;

但公立高中職鮮少有學校明訂收手機,

私立學校則大多會保管手機。

108學年度起,

新北市三重商工大刀闊斧地推動收手機政策。

校長林清南笑稱,「三重商工現在有『養機場』,

裡頭收了 2000多支手機,」

透明的手機盒是板金科的學生自己做的,

各班的手機盒裝在大帆布袋裡,

一格格排好、放眼望去十分壯觀。

 

收手機後,

學生的成績變好

林清南指出,學校在 107學年度時

推動在教室放「手機袋」,

至於學生要不要交手機,

就看導師的態度,並沒有強制性。

實施一陣子之後,

發現同樣一個科任老師教同樣的專業科目,

收手機的班級段考的成績

明顯比未收手機的班級要好。

「如果收手機,可以讓學生的成績變好,

為什麼不做呢?」林清南說。

於是,學校通過校務會議,並且訂定管理辦法,

之後利用機會包括:

107學年度結業式、暑假返校日、

新學期開學典禮等,和學生溝通學校的新政策。

 

 

 

一開始學生當然會反彈,但學校就是透過溝通,

讓學生明白政策的用意。

林清南說,上學帶手機的問題不只台灣獨有,

國際間許多國家都為此問題傷腦筋,

像法國參議院 2018年通過法令,

禁止 15歲以下的學生

在校使用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上網裝置,

而且是直接立法禁止。

在台灣,教育部訂定的

「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中,

未禁止中小學學生帶手機到校,

但禁止在上課時間使用,罰則則授權各校自訂。

 

幾乎所有的家長

都支持學校收手機

針對這項新政策,幾乎所有的家長一致支持,

全校 2000多個學生只有 1個家長抗議學校收手機。

學校收手機規定的重點在於,

不希望孩子上課分心、把手機拿出來用。

如果發現有學生上課違規使用手機,

將由學校「代為保管」,

之後必須請家長來學校協助領回。

林清南說,學校很清楚家長的管教難處,

「家長管不了,

由學校當壞人沒關係。」

不少家長應孩子的要求出面、到學校要手機,

在孩子面前抗議學校為何要收手機,

但轉身私下支持學校「繼續收」,十分有趣。

 

 

 

每班有一名「科技股長」,

班上留一支手機聯繫

考慮到聯繫和教學的需求,

每班設有一名「科技股長」,

班上留一支手機,便於各科老師聯繫;

如果老師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用手機上網的話,

可以派學生到學務處取回班級的手機盒,

在架子上放上使用手機時間的立牌,

如教學使用 9:00到 12:00。

洪鈺旻老師觀察,

推動收手機之後,

校園的風景變得很不一樣。

以前下課時間,只見大家都是低頭族,

各自滑手機、不聊天;沒有手機可滑之後,

現在校園裡又可見到孩子下課打球、

衝合作社買東西的身影,三三兩兩的交談聊天。

 

林清南說,有一個高三生寫週記,

題目是「最想感謝什麼?」他寫,

最想感謝學校收手機政策,

以前高一、高二下課

同學們都各自滑手機、不太互動,

現在有許多機會和同學互動。

 

孩子不夠成熟的話,

需要他律

據了解,很多公立高中職

私下都很佩服三重商工的做法。

但林清南認為,每所學校的學生組成,

以及文化、校風都不一樣,

三重商工的做法不見得可以複製到其他學校,

每個學校要視自己的情況做選擇。

洪鈺旻認為,有的學生可能較自律、自制力較佳,

上課時不太會偷玩手機;

在三重商工,他決定由學校進行「他律」的作為,

以免自律力不佳的學生受到手機的誘惑,

「你只要給小孩一支手機,

就可以毁掉他,讓他無心學習。」

整體來說,三重商工收手機的效益是利遠大於弊。

 

本文由 未來Family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Lulu

圖片擷取自:shutterstock,非當事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