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有不少人坦言會做投資理財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能夠盡快「實現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但提早退休真的就代表了成功嗎?理財生活人氣王夏韻芬認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是最為重要的退休宗旨!
文 / 夏韻芬
從退休工作中找樂趣
過去談論退休,大家討論的焦點都是要提早退休,並且視為成功的指標。如果工作只是為了金錢,那麼工作只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喜歡工作如我,又或是能夠接受新工作的人,工作不但有收入,也有樂趣。
記得我訪問過宋少卿,他提到父親是軍中退伍,之後到公寓大廈當管理員;當他去探望父親時,發現父親已有年紀,還要在暗夜中留意進出公寓的進出住戶,心生不忍,當下勸父親不要做了,父親卻言詞興奮跟他說,現在大樓住的將軍、老師、總經理都歸他管,每天將軍還會跟他問好。這是多光榮的事!宋少卿才發現父親對於退休工作的高 EQ。
退休與工作不需要一刀切
退休與工作不需要一刀切,不要認為工作時期就是充滿痛苦,只有退休才是解脫;要換一種想法,自己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退休」的確需要在財務上有一定的安全度(一個安心的財務數目),但是不代表一定要完全退出職場,每天環遊世界、遊山玩水才叫退休。退休是在建立財務安全度之後,換取對於工作和生活樣態安排擁有更大的自由度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試想,過去可能因為工作必須要負擔房貸、家庭生活開銷、教育費、準備自己的退休金等等,在金錢沒有到達一個安心數字之前,不敢隨便安排生活的樣態。我訪問梁修身導演時,他說孩子在加拿大溫哥華念書時候,他請了三天假去看兒女,沒有錯,就是三天,扣掉搭飛機往返,他說吃了三頓飯,還跟兒子去看一場籃球。他說他的工作是導演,就算已經有足夠退休金,但是責任重大。「導演不在,大家都沒工作了,」他這樣說。
-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想買多檔股票分散風險,
卻投資不起,怎麼辦?
媽媽常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話在投資上其實超級重要!」一般投資人常面臨口袋不夠深的問題,戶頭的錢只夠買 1 檔股票,到底該單買一檔還是放銀行存定存?投資別再浪費時間、賭身家!用績優 ETF,6 年本金就翻倍!
小資族也買得起的績優股 >>> ETF!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救星:ETF(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雖然名字很長,但別擔心,概念其實很簡單。ETF 就像是一個菜籃把菜市場上優質的好股票都拿進來,讓投資人不用去想要買什麼菜(股票),直接買這個菜籃就可以了!
台灣最大的 ETF >>> 「台灣 50」
整個 ETF 家族中,最知名的是「元大寶來台灣卓越 50 基金」簡稱「台灣 50」(代號 0050)為什麼叫「台灣 50」呢?買一張「台灣 50」,基金公司會拿這些錢,去買台灣前 50 大公司的股票。到底是哪 50 間公司呢?詳細組成和比例可參考證交所網頁,以下簡單幫各位整理:
(更新至:2021 / 4 / 8)
台灣的上市公司雖然有 900 多家,但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市場價值差距甚大,光是台灣前 50 大公司,就佔了全台上市公司總和的 70.51%!(資料來源:證券交易所,更新至:2021.04.08)所以,買「台灣 50」,基本上不會偏離大盤太遠。
本金要翻倍,
0050 要花 6 年半,定存要花 72 年!
當我們將資金投入理財商品後,可以用 72 法則(算式:72/報酬率),來計算出本金翻倍的時間,以 0050 為例,該 ETF 成立以來的年化報酬率為 11.30%,72/11.30=6.37,換言之,投資 0050大約需要 6 年半的時間,本金就能夠翻倍。但如果把錢放銀行存定存,各家銀行的存利率皆不同,但大都為 1% 左右(若存外幣則大多為 2%~2.5% 不等),如果一樣用 72 法則來算,72/1=72,存定存要花上 72 年,本金才會翻倍!
再績優的股票,也有可能暴跌…
股票有個很重要的特性:「任何事都有變數!」千萬不要以為有公司是大到不能倒的,舉台積電來說,也許未來出現了新科技,人們因此不需要晶圓。台積電的價值可能從此下滑至谷底。當年(1989),國泰人壽水漲船高,一張股票狂飆到快 200 萬元台幣,也許就是因為這股氣勢,當時不少投資人,把全部身家都投入,就是要賭買一張國泰人壽股票當退休金,可是萬萬沒想到,台灣股市於 1990 年(民國 79 年)站上當時的歷史天價 1 萬 2,682 點後,隨即出現大崩盤,而股災後,國泰人壽一路一蹶不振,而後併入國泰金控,一張股票剩不到 5 萬台幣(只有當年的 1/40),高低價差達 1 千 9 百元。由此可見,做好分散風險是投資的不二法門!
只要台灣健在,
台灣 50 就會屹立不搖 為你賺錢!
買台灣 50,不用擔心某天公司下市,或者是狂跌後一蹶不振。因為台灣 50 的股價和加權指數是同步的,換言之,它是跟著台灣的景氣走,所以只要台灣還健在,就不會發生像國泰金這樣的悲劇。
因此投資人買「台灣 50」,就算短暫的虧損,也可以放心的持有,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未來股價一定會漲回來!
ETF 的交易稅只要股票的 1/3 !
一般我們在買賣股票,都要繳交 2 種費用,一種是手續費,一種是交易稅。手續費是 0.1425%,交易稅則是 0.3%。台灣 50 卻只要 0.1%!台灣 50 大勝!(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 50」只是其中一支 ETF,
還有很多種選擇
1. 台灣中型 100
「台灣中型100」投資的是市值第 51 名 ~ 第 150 名的公司,會想投資「台灣中型 100」的人可能是認為像「台灣 50」這些公司已經太大了,沒有什麼成長空間,所以改投資這些比較小的公司,希望獲得較高報酬,讓我們來看看大盤案例:
從金融海嘯的低點,到後來最高點的漲幅,「中型 100」確實漲得比「台灣 50」多。不過也別忘了,如果在股市跌的時候,中型 100 也是會跌比較多喔!
2. 台灣高股息
「台灣高股息」投資的是台灣前 150 家公司中,預期未來 1 年現金殖利率,最高的前 30 名來投資。簡單的來說,就是前 30 名,配股票利息配最多的公司!所以想要穩穩領利息的人,可能就會想要投資這檔 ETF。
3. 更多型態的 ETF
- 台灣科技 ETF 就是投資台灣的科技業
- 台灣金融 ETF 就是投資台灣的金融業
所以, 當你看好某個產業,但你不知道你買哪支股票。你就可以選擇這些特別的 ETF。退休金,自己救!想要更加了解自己想投資的公司,你一定要知道 CMoney 的 ETF 專區!
-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理財
shutterstock
2021-04-14 15:55
「經濟人」(Homo Economicus)也許一直都能理性處理事情,但我們身為一般人,倒不需要在家裡存放太多巧克力。
我們都有很多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我們也並不是很清楚它們究竟是些什麼東西。這其實正是「本能」的特質:那些我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去做的事。
大多數的情況下,本能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它會告訴我們縮回手,以免被熱鍋燙傷;在人潮洶湧的馬路上,告訴我們哪一個是會為我們指路的友善陌生人。這是我們那些生為狩獵者、以及採集者的老祖宗,經年累月從生活中磨練出來的本能,讓他們得以生存並繁衍後代。必須銘記在心:沒有他們,也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只不過,我們的原始本能固然多數的時候會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可是在現代的財務世界中,它們也會讓我們迷失方向:
我們有盡可能隨時消費的傾向,但我們也很快又會覺得不滿足。能吃就吃而且愈多愈好,這對我們的祖先而言很有意義,然而在今天,不但會讓我們吃得過多,也會讓我們花費過度。
我們相信成功的關鍵就是努力工作。這種屬性讓我們的老祖宗得以生存,也讓我們得以在各自的工作環境中領先,但這種努力工作的信念再加上我們的自信,卻可能會導致我們在股票市場上因為求勝心切而過度交易,投進過多的資本而承擔過度的風險。
我們傾向於模仿他人。我們的老祖宗就是這樣學會了狩獵、捕魚、建造棲身之所。然而處身今日,模仿他人卻有可能讓我們買下廣受歡迎但價格過高的投資產品。
我們在本能上會去察覺固定模式,對我們的老祖宗來說,這可能是個很重要的技巧,因為他們可以藉之學習如何狩獵,預測季節的變化。然而就今天來說,我們搜尋固定的模式,可能會讓我們自以為可以預知財務世界的動態,事實上卻只是價格的不規則波動。
我們都厭惡失敗,對於我們的游牧老祖宗而言,這是一個可以理解的本能,因為失去食物或庇護所很可能就意味著死亡。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心態可能會讓我們對股票市場卻步,這樣做雖然可以讓我們規避短期損失,但同樣也會阻斷我們長期獲利的可能。
我們所關注的是當前的處境,比較不太注意未來。同樣的,這對我們的老祖宗確實有其意義:他們無須擔心為退休生活預作儲蓄,問題是,如果是現在,這種本能會導致我們無法存下足夠的錢,而且忽視了我們的長期目標。
我們要如何去克服這些本能,同時讓我們自己保持在正確的理財道路上?一般來說,關鍵就是暫停一下,讓我們的思考跟本能做一番角力。有衝動想要做一個大筆資金的購買,或是想要對自己的投資組合做一個重大的改變?如果你不想事後再後悔的話,你應該花幾天時間好好思考一下。
作者簡介_喬納森‧克雷蒙( Jonathan Clements)
喬納森‧克雷蒙是 HumbleDollar.com 的創辦人,曾經出版了七本有關個人財務規劃的書籍,其中包括暢銷書《金錢超思考》。
他也是美國最大財務顧問公司之一「創意規劃」(Creative Planning)的顧問及投資委員會成員。喬納森曾經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工作長達二十年,他也曾在花旗銀行集團(Citi Group)工作六年,擔任集團內個人財務管理教育部門主任。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慢慢致富》
- 詳細內容
- 作者 Super User
一、「訂金」與「定金」的網路謠言
這幾年一直看到有網友轉傳類似內容的文章:「『定金』和『訂金』有什麼差別?若你不知道,小心一分錢也要不回來!到時就虧大了…」大意是說,「定金」與「訂金」一字之差,法律效果差很多,要大家小心。
▲網路中國YT影片(圖片截圖:youtube)
法律文字應謹慎,這是正確的觀念,但是真的「訂金」與「定金」一字之差,就如同文章中說的,差這麼多嗎?
二、重點在於契約的「真意」
其實,法院向來的看法,都是認為:「契約的重點在於當事人真正的意思」。
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453號判例就提到:「按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民法第98條定有明文。且契約應以當事人立約當時之真意為準,而真意何在,又應以過去事實及其他一切證據資料為斷定之標準,不能拘泥文字致失真意。」
甚至提到:「解釋意思表示端在探求表意人為意思表示之目的性及法律行為之和諧性,解釋契約尤須斟酌交易上之習慣及經濟目的,依誠信原則而為之。關於法律行為之解釋方法,應以當事人所欲達到之目的、習慣、任意法規及誠信原則為標準,合理解釋之,其中應將目的列為最先,習慣次之,任意法規又次之,誠信原則始終介於其間以修正或補足之。」(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671號判決)
意思是說,解釋契約,要看當事人締約的想法是什麼,不能拘泥於文字,導致最後違反真正的意思,最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要訂這個契約?
三、「訂金」與「定金」,字面不是那麼重要
我國的民法用語是「定金」(民法第248條、249條),而「定金」在法院見解,認為有五種:
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635號民事判決:「按定金之性質,因其作用之不同,通常可分為:(一)證約定金,即為證明契約之成立所交付之定金。(二)成約定金,即以交付定金為契約成立之要件。(三)違約定金,即以定金為契約不履行之損害賠償擔保。(四)解約定金,即為保留解除權而交付之定金,亦即以定金為保留解除權之代價。(五)立約定金,亦名猶豫定金,即在契約成立前交付之定金,用以擔保契約之成立等數種。」
那倘若當事人把證約「定」金寫成證約「訂」金,會不會導致契約無效?會不會變成另一種「定金」?
答案是:不會。 甚至假若你們的本意是在於:倘若對方不簽約,定金就沒收(性質為立約定金),那即使寫成別種定金,只要契約能夠看得出來你們真正的意思,是在於用一筆錢,督促兩方未來能夠簽約,這樣法官就知道你們的意思是在:如果有人違反承諾,後來沒簽約,另一方就可以沒收該筆錢,如此就夠了。
所以,真正重要的,反而不是在於「定金」或「訂金」的差別,而是在於你們的契約是否約定得夠清楚?這筆錢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是沒簽約就要沒收?還是:壓在我這邊,如果對方日後違約,這筆錢就用來當作違約金?…或是有其他更複雜的約定?如果有必要,請律師看過,確認雙方的意思,真的有表達在契約中。
總之,契約當事人真正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定金寫成「訂金」,並不影響契約的約定內容,所以,別再聽信沒有根據的說法啦。
四、結論
「訂金」與「定金」,字面並非重點,重點在於契約約定的實質內容與當事人的真意。
作者簡介_張倍齊律師(家恒法律事務所)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畢業,國立台北大學法研所博士班。臺北律師公會醫藥衛生法委員會委員、法律扶助基金會審查委員、扶助律師、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人、松山社區大學、中山社區大學講師、法務部矯正署八德外役監獄假釋審查委員會委員。
張倍齊律師部落格:https://hugolawyer.wordpress.com/
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別再相信「訂金」與「定金」的網路謠言了
第 86 頁,共 37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