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行政院去年底宣布電動車化時程——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至今卻無政策配套。加上過去政策急轉彎的前例,業界仍抱持觀望態度。

政府玩真的嗎?學者與業者引用國外經驗提出明確入法、財務誘因等四項政策建議,並要求行政院層級盡快跨部會整合,因應電動車化後對汽機車相關產業、勞工的衝擊。

電動車。Frank Hebbert(CC BY 2.0)

 

 

電動車化後對汽機車相關產業、勞工的多方衝擊,有賴政策配套因應。Frank Hebbert(CC BY 2.0)

時程明確入法、財務誘因、優先路權、充電站配套

政院宣布2040年電動車化時程,對電動車銷售市場反應如何?「還是很慘」,「只是喊口號,沒有解決辦法」,電動汽車經銷商「綠動未來」創辦人劉小麟直言。

即使是往前看到2040年,劉小麟也不樂觀。他預估,如果沒有輔導政策,只是禁售,2040年以前恐怕還會爆發「燃油車大促銷」潮!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以及業者劉小麟分別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時程明確入法、財務誘因、優先路權與充電站配套。

時程入法

為給明確的目標,趙家緯提出時程入法。他表示,法國跟台灣一樣將電動車化的時程定在 2040年,但已經開始研擬法規,將車輛的碳排放量標準逐步加嚴,預計2040年只剩電動車能符合標準。另一種管制方式是要求車商逐步提高潔淨燃料車佔比。

0126-1

 

 

主要國家禁售汽柴油車與禁止路全時程表。圖表來源:能源報導

財務誘因

趙家緯說明,電動車與燃油車價差太多,想以補助GOGORO電動機車的方式推動電動車並不可行。他建議參考挪威採用的方式過路費減免,或將購車費用列舉為免稅額等綠色財務作為誘因。

不過,劉小麟認為,就因車輛價差過高,沒有實質補助電動車很難賣。他說,電動車就算賠本賣,民眾還是很難下手。而美國加州購買電動車先給2500美金現金,另外7500美金可抵稅,這就是最實質的補助。

優先路權

另一種不讓政府荷包大失血的方式,就是給予優先路權。趙家緯說,挪威就允許電動車在輕軌上行駛,台灣可以考慮電動車使用公車專用道,或是要求停車場保留電動車專用停車位。

劉小麟也呼籲讓電動車使用高乘載管制道路或公車專用道,短期就可以看到電動車成長。

充電站基礎設施

部分公有停車場已經設電動車充電站,但劉小麟抱怨,不僅充電站時常被占用,而且高速公路全程休息站只有一處充電站(關西休息站),原本的80安培高速充電被調降到32安培慢速充電,不方便又不公平。

想回家充電也有諸多不便。劉小麟指出,經大樓管委會同意就可以在社區停車場加裝充電座,但很多管委會擔心充電座危險,遲遲不敢同意。

趙家緯建議,現在就應修改建築法令,要求新建集合住宅或商業大樓的停車場規範都應納入充電柱。

產業與勞工衝擊可期   跨部會整合應及早開始

趙家緯肯定賴內閣的積極目標,卻對各部會的消極回應感到失望。他建議電動車化推動應拉高到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的層級。

趙指出,從GOGORO就可以看到電動車化可能的衝擊。例如,GOGORO的維修體系是封閉的,如果未來電動汽機車都以此模式推動,全台隨處可見的修車行該如何生存?無論是勞工轉型或推動政策修正都應盡快展開,否則勢必面對更大的反撲。

趙家緯呼籲,交通部、能源與減碳相關的環保署與能源局,掌管建築法規的內政部,輔導產業的工業局,以及負責勞工權益的勞動部都要提早因應,展開跨部會整合。

 

 

行政院2017年底宣布電動車化時程——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對比電動車發展緩慢,又缺乏政策鼓勵的現況,不少人質疑達成的可能性;也有人認為,2040年還很遠,慢慢準備就好。但在電動車充電市場位居領先地位的台達電子公司卻已看好,電動車化的時代將提早來臨!

台達電子公司能源基礎設施事業群總經理張育銘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隨著電池成本快速下降、加上低維修與燃料成本,三重優勢之下,2022年到2025年後電動車就會成為民眾購車首選!

20180213 2040電動車化台達電

 

 

台達電子公司能源基礎設施事業群總經理張育銘說明電動車與充電市場趨勢。攝影:陳文姿

電池電動車時代提前來臨

台達電布局電動車市場多年,產品從車內零組件,到車外的充電樁,包含充電能源管理系統,提供軟、硬體的解決方案。過去五年在電動車充電相關方案更創下佳績,複合年度成長率超過100 %。從數字來看,張育銘認為,電動車將持續以指數型的速度成長。

「電動車化的時程會提早!」張育銘肯定的說,不用等到2040年,業界早就預估電池電動車的成本在2022年至2025年間就會比燃油車更便宜,民眾自然會選擇電動車。

政府官員認為2030年至2035年之間電動車技術才會有所突破的說法相比,業界顯然大膽許多。早在2016年彭博新能源金融(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就曾預測2022年時電動車將比傳統汽車便宜。

20180213 2040電動車化台達電

 

 

彭博在2016年提出2022年電動車價格將比傳統燃油車便宜的預測。本圖為全球電動車銷售預測。 引用自「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報告,資料來源: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業界信心滿滿的原因是電池。張育銘說,電動車主要成本在電池,這幾年電池能量密度提高,電池價格已經快速下降。

維修、燃料均佔優勢   電動車行情看漲

目前電動車推展主要靠政府補助,未來將交由市場決定,張育銘很有信心。因為,不僅在車輛價格,電動車在燃料價格與維修上都贏過傳統燃油車。

張育銘分析,以台灣一度電三元估算,電動車可跑六公里。而98汽油加油一公升30 元跑15公里,即便在電價便宜的台灣,差距仍然很明顯。

再以維修來看,張育銘說,傳統燃油車最常做的保養就是更換機油,電動車不用換機油、馬達也不易壞。此外,電動車煞車主要靠馬達,很少用到煞車皮。就社會面來看,電動車維修需求少,汽車保養廠以後可能會面臨轉型壓力。

勝負未定 燃油車、燃料電池各據戰場 

電動車的對手並非只有傳統燃油車,也有人擔心電動車的充電問題,而選擇油電混合車。此外,日本車廠豐田(Toyota)則將發展重心放在氫燃料電池車。純電池電動車能一統天下嗎?

張育銘分析,燃油車成本已經很難再降,加上各國對車輛排放的限制不斷加嚴,燃油車成本勢必進一步墊高。而油電車成本雖介於兩者間,但因為要兼具燃油與電動二套系統,保養維修成本過高。

至於燃料電池車的未來,張育銘指出,燃料電池車太貴,加上鋰電池容量已經加大,已經迫使豐田不得不重新投入電動車

充電設備不普及  電動車主卻步

電動車發展不是沒有障礙,充電站不足讓許多有心購買電動車的車主卻步。

台達AC交流充電器

 

 

大樓內使用的交流充電器 (慢充)。圖片來源:台達電子

張育銘認為,台灣地小,電動車充電以家用與公司充電(慢充)為主,輔以幾個高速公路快充站就足以因應。建商看到未來趨勢與綠建築獎勵,約20%新建案都已經提前佈線,有充電需求的車主只要裝上充電樁即可。

主要問題在既有建築,張育銘指出,要經住戶大會同意才可以裝設,難度很高。如果沒有政府政策規定,恐怕無法突破。

參考資料

全球禁售燃油車時程日近,各大車廠加大力道投資推出電動車款,帶動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攀升,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1年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將超過32.8%。

根據各國汽車協會資料統計,受晶片嚴重短缺影響,2021年全球汽車銷售僅7100萬台,與2020年低點相較僅成長3.8%,不過,全球禁售燃油車時程日近,各大車廠加大力道投資推出電動車款,帶動電動車銷售量呈現顯著成長,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觀察全球電動車市場發展,2021年在汽車整體銷售量不如預期的對比下,電動車銷量呈現顯著增長,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率超過100%,前三大市場依序為中國、歐洲及美國,合計佔全球比重達90%以上,其中,中國及歐洲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皆超過15%,明顯優於全球表現。

DIGITIMES Research認為,2021年中國電動車市場佔全球比重重回52%,返回第一大市場地位,主因中國規範車廠在汽車產量中需有一定比重為新能源車,以及車廠推出受消費者歡迎的低價小型車,使中國市場銷售量年增率高達168%;第二大市場歐洲則延續2020年棒子與蘿蔔政策,使銷售量年增率約達60%。

由於燃油車禁產禁售時程愈加接近、碳排放標準趨嚴等,車廠為避免支付碳稅及巨額罰款,持續加碼投資電動車事業,包括擴增電動車產品線。而除造車新勢力外,傳統車廠亦開始加速「油轉電」轉型,顯示車廠已將電動車視為核心事業;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5年電動車銷售量將達2850萬台,於整體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越30%,達32.8%。

新創車廠Tesla改變汽車生產生態系,創造電動車四種供應來源,這是台灣難得的機會,台灣應以現有與電動車合作能量、實績為基礎,發展電動車關鍵技術及產業。圖/新華社
新創車廠Tesla改變汽車生產生態系,創造電動車四種供應來源,這是台灣難得的機會,台灣應以現有與電動車合作能量、實績為基礎,發展電動車關鍵技術及產業。圖/新華社

2016年全世界171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巴黎氣候協定」,期望全球碳排放目標,從2015年到2025年減少40%,能有效遏阻全球暖化;美國碳排放,目前超過50%來自移動污染源,歐洲已設定2030年車輛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59公克以下,燃油移動車已很難達到此目標,但純電動車可以達標。

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汽車銷量約7,264萬輛,相較2019年的8,670萬輛,年減16%;但全球電動車市場於2020年不受疫情影響突破525萬輛,預估2021年更有望突破995萬輛,且電動車銷量前三國(中國大陸、奧地利、美國)年成長率均超過100%;根據瑞銀集團(UBS)報告,2040年電動車將完全主宰汽車市場,電動車與燃油車製造成本在2025年左右就會趨於相似,屆時電動車的獲利將與燃油車相近;目前挪威、英國及法國,已分別預計2025年、2030年及2040年,將完全淘汰燃油車。

2020年4月《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英國《金融時報》專欄,談疫情過後人類將面對兩個重要的選擇:一是極權主義監視與公民賦權之間選擇,二是民族主義孤立和全球團結之間選擇;他指出疫後的世界已回不去,至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似乎還很難預測;但我們深信全球合作團結面對疫情、面對全球暖化,迎接電動車時代來臨是正確的選擇。

電動車銷售具有地域主義色彩,本地市場主要由本地車廠供應,如美國Tesla賣最好,中國大陸上汽通用五菱(SGMW)賣最佳,歐洲雷諾銷量最多;如以全球市場而言,這些區域市場的領導企業,銷量通常也位於前列,如Tesla Model 3銷量排名全球第一,SGMW的宏光Mini EV排名第二,雷諾Zoe則是排名第三;因為電動車的組裝生產,比燃油車容易,若考慮減免車輛高進口關稅,未來電動車可能遍地開花組裝生產,世界各國將如電腦一樣進口電動車系統、次系統產品在本地組裝。

電動車沒有引擎及變速箱,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成為電動車技術重心,使電子業有機會敲開電動車市場大門,而台灣正具備此技術優勢;以往傳統車廠從車輛開發、規格制定到整車組裝,車廠掌控自身的零組件和系統,並由關係緊密的衛星廠提供,非其衛星廠將難以進入供應鏈;但新創車廠TESLA打破此生態系,改變傳統汽車生產模式,使世界未來電動車有四種供應來源:現有電動車領導廠商、傳統車廠、科技大廠、鏈結電動車平台的新創廠商。

「現有電動車領導廠商」主要是Tesla,他自行設計(整車平台、電子電機、自駕車、電池管理等系統)、製造電池、充電樁與充電環境,不經過傳統Tier1或Tier2供應商,直接對應廠商,台灣廠商如:和碩、和大、台達電等都已是其直接對應供應商。「傳統車廠」如:賓士、福斯、BMW、GM、現代汽車等國際大廠,這些車廠與供應鏈間,早已研發電動車、充電樁與充電環境,有緊密研發、驗證、供應鏈管理機制,銷售通路,但在電動車電子電機整合架構、自駕功能及智慧座艙系統等功能遠不如Tesla。

「科技大廠」如:Apple、Google、Amazon、阿里、小米、騰訊、華為等均屬之,此類廠商擁有世界領先資通訊產品經驗及軟硬整合系統技術,但缺乏車輛產業相關的設計及製造經驗,目前這些公司都關注電動車技術研發,但確實動向均尚未明朗,有待觀察。「鏈結電動車平台的新創廠商」:電動車平台是整合資通訊、電機、電控、車輛零組件等產業,提供軟硬整合模組,協助新創廠商快速開發,廠商在此平台上僅需發揮創意、專注差異化即可;新創廠商藉由平台整合效益,除了節省產品開發時間,並能找到可靠的合作供應鏈合作,美國新創廠商Fisker就是與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台灣鴻海集團)合作,共用鴻海供應鏈。

綜上所述,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是電動車技術重心,使電子業有機會成為電動車產業領航者,而台灣正具備此技術優勢;電動車與燃油車製造成本在2025年左右就會趨於相似,2030年許多國家將停產內燃機車,2040年電動車將完全主宰汽車市場;新創車廠Tesla改變汽車生產生態系,創造電動車四種供應來源,這是台灣難得的機會;台灣應以現有與電動車合作能量、實績為基礎,發展電動車關鍵系統、次系統產品,培育建構電動車設計、研發及製造供應鏈平台廠商;協助世界科技大廠、新創廠商,設計與定義新世代電動車規格,提供設計、打樣、小型量產能力的整車代工服務解決方案,這應是我們的機會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