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1834 年,英國人 Robert Anderson 打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台電動汽車。170 年後的西元 2003 年,當代電動汽車巨擘特斯拉( Tesla )在美國加州成立。我想那時的人不會知道,在接近 200 年後的現在, 電動車 正瘋狂顛覆人類的移動模式……

 今天,筆者要帶投資朋友看看台股電動車 供應鏈 ,探究這個被 市場 譽為「市場超新星」的熱門 產業 ,是否真能名符其實,在不遠的未來,迎接屬於它的榮耀寶座。

 本文重點:

 

  • 電動車是什麼?
  • 全球電動車目前市場現況(截至 2020 年報)
  • 台股電動車供應鏈簡介
  • 電動車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電動車是什麼?

 電動車(簡稱 EV,Electric Vehicle),只要是車上載有電動機的汽車,皆可以「EV」稱呼之。然而若加以細分,則可以再分為「純電動車」(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混合動力車」(Hybrid Vehicle)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其中又以 BEV 與 PHEV 為大宗。

 

  1. 純電動車 BEV
    即是不具備引擎,也無須油箱、進排氣系統等設備之電動車。如果你對 BEV 沒有印象,那如果說 Tesla 你應該就有點熟悉了吧!沒錯,BEV 可以說是當代討論度最高的電動車種類,也是電動車產業巨擘 – Tesla 的主要產品類型!
  2. 混合動力車 Hybrid Vehicle
    混合動力車與 BEV 不同之處,在於這類型的電動車同時配備電池及馬達,且無法單獨透過電網進行電量回充,只能仰賴引擎發電、煞車時的能量型式轉換,將動能回收再轉換成電能。
  3.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PHEV
    PHEV 與 Hybrid Vehicle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同時支援插電以及加油兩種形式。短程行駛( 40 ~ 60 KM )主要仰賴電力,而若是長途駕駛需求,則可以用汽油輔助行駛。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充電裝不足的問題。

 

全球電動車目前市場現況(截至2020年報)

不畏疫情逆勢成長 —— 2020 銷量 YoY 19.8%
受疫情影響,2020 年中時各大分析機構原認為,今年電動車市場將迎近 10 年來首度的銷量年衰退,不過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 年度純電動車( BEV )與插電式電混合動力車( PHEV )合計銷售量增加 240 萬輛,YoY 則是亮眼的 19.8%。(於此同時,傳統汽車銷量YoY是 -22%。)

產業被歐美車系稱霸 —— 特斯拉獨佔BEV鰲頭
(1) BEV:Tesla 呈現大者恆大局勢,在 2018 ~ 2020 年度市佔率不斷攀升,原因應為 2018 年品牌推出的平價熱銷車款 —— Model 3。目前 BEV 市佔率已逼近 1/4,其他車廠短期內不可能與之抗衡。
(2) PHEV :PHEV 則是歐系傳統汽車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榜上前四名清一色為歐系車廠,第五名則為韓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商 Kia。

 

▲ 2020 BEV、PHEV市佔率與排名變化(Source:拓墣,2020市佔率為當年1 – 10月統計值)

全球市佔再度成長
自 2019 年度,電動車佔全球整體車用市場比率約莫是 2.5% ; 2020 年度,此佔比則更是創新高的 4.5%,足見電動車取代傳統汽車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若以國家別細分,可以發現,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電動車數量(約 133.7 萬台),不過若是以百分比去看,全球電動車最普及的國家清一色全是一向以「環保」著名的北歐國家,其中挪威電動車佔比更是誇張的 74.8% —— 每 4 台車,就幾乎有 3 台車已經是電動車。

 

▲ 全球電動車佔整體車用比例趨勢變化圖(含國家別)(Source:EV VOLUMES)

 

台股電動車供應鏈簡介

想到電動車,大概 99% 的人第一個會想到的是 Tesla。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 Tesla 的供應商,有 75% 都是台灣的企業!電動車的供應鏈,主要可以分為:「車電系統」、「馬達電力」、「電池系統」、「車身系統」跟「充電系統」五大面向。

 

▲特斯拉台灣供應鏈圖解(資料來源:天下雜誌,劉鎮豪繪)

 

  1. 車電系統:車電系統可以說是電動車的大腦,從主控制電腦(和碩)、自駕晶片(台積電),到駕駛介面面板(群創等)。
  2. 馬達動力:飽含所有構成馬達的零組件,例如:馬達減速齒輪(和大)、電磁鋼片(中鋼)等。
  3. 電池系統:若說車電系統是電動車的大腦,那電池系統就是電動車的心臟了。電動車電池系統十分複雜,從磁極材料(康普、美琪瑪)到組結構件(乙盛-KY)等,都由各自不同的廠商專門負責。電池效能的好壞,也大大決定了電動車的品質。
  4. 車身系統:這部分就與傳統車廠比較沒有太大的差異,所有車身的設施配備都歸在這裡,包含車燈(聯嘉)、散熱裝置(建準、元山)等等。
  5. 充電系統:這部分就是筆者認為比較有趣的地方了!就像是 5G 手機的發展,需要相對應的配件( Ex:更高效的充電、傳輸線等)。若電動車是即將席捲全球的蝙蝠俠,那充電設備絕對就是它的羅賓。而整個充電系統,可以再分為軟體的資訊管理服務(岳鼎),到硬體的充電樁設備(健和興、華城)等。

 

電動車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 機會 ]

 

  1. 政策推波助瀾,助攻電動車成為主流
    世界各國近幾年,正在加速法規推廣及政策的落實,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出禁售燃油車的時程:(1) 2025 年:挪威、荷蘭等
    (2) 2030 年:印度(擬取消)、瑞典、以色列、冰島、丹麥、比利時、愛爾蘭等
    (3) 2035 年:日本、英國、德國、南韓、美國加州、加拿大魁北克省等
    (4) 2040 年:加拿大、西班牙、法國、台灣(已暫緩)和大( 1536.TT,Tesla 減速齒供應商)董事長沈國榮更提及,在 2025 – 2026 年間,電動車與燃油車市佔比可能就會出現黃金交叉 ; 而隨著各國禁令屆時將陸續推出,在 2030 年,兩者的全球銷售比重可能就會擴大差距來到 8 : 2。
  2. Taiwan Special —— MIH 平台的野心
    由鴻海、裕隆結盟而成立 MIH 平台聯盟,將是台灣要在全球分時電動車這塊大餅時,關鍵中的關鍵。截至 2021 年 6 月的統計,MIH 已經吸引 1684 家廠商進駐,包辦了軟、硬體設備廠。由台灣電子、汽車業雙龍頭扮演領頭羊,所帶來的科技、資訊整合,將使台灣供應鏈擺脫過去各供應鏈單打獨鬥的接單模式。這就有點像是「聯合次要敵人抗衡主要敵人」的概念,就算大家爭搶各大電動車廠商訂單,台灣自己依然必須要先做大,才有機會在中國、印度等工廠「人海戰術」的攻勢之下的以繼續生存。

💡 假設你對於 MIH 平台有興趣 >> 【 MIH 電動車平台 】大全:聯盟成員、概念股、優勢有哪些?

[ 挑戰 ]

 

  1. 南半球缺電問題
    南半球電力供應普遍不足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考量電動車不管是製造、使用,都需要用上大把的電力,目前南半球尚無力發展電動車產業必要的充電樁設備,因此南半球發展電動車的進程,將比北半球晚。你可以發現,上文中提及的禁售燃油車禁令,清一色全都是北半球國家,這就是主因。
    在北半球汽車全數電動化之後,專家認為南半球傳統汽車仍有 20 – 30 年以上的壽命。當北半球的市場越趨飽和,如何克服南半球國家供電問題,以達到電動車全球普及的願景,將會是各大電動車商需要克服的問題。
  2. Taiwan Special —— 得三電者得天下
    鴻海執行長劉揚偉曾說:「得三電系統得天下」。三電,指的是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他呼籲「這是台灣難得的機會,一定要掌握。」然而,隨著近兩年電動車的大幅起飛,歐盟許多國家的危機意識也越來越高,他們驚覺自己在車用電力系統已經落後許多亞洲國家(目前車用動力電池以中國、韓國和日本廠商為大宗),因此積極扶持車用電池廠商,獎勵研發製造。
    就像上文所說的,電池就是電動車的心臟,台灣在規模經濟方面沒辦法與其他大國抗衡,因此我們更應該要從資訊、科技的整合開始,輔以政府適當的政策,精準投下適當的資源。唯有這樣,台灣才能保有現在看似仍樂觀的技術領先優勢,在未來繼續在電動車市場裡佔有一席之地。

在電動車風起雲湧的 21 世紀,不只是世界各國的大力支持,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廠商都搶著要分食這塊大餅。然而回首傳統燃油車的發展,也是經過了數十年的技術改革,才達到了普及的程度。接下來的電動車不管是政府政策的推波、亦或是技術面的精進,或許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若各位投資朋友對於電動車相關議題頗感興趣,股感站上也有很多值得一讀的文章,歡迎大家一同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