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失守17500點》人人都怕泡沫,我該貪婪還是恐懼?理財教母:3個未來要持續關注的重點

 
 

林奇芬

全球股市

shutterstock

2021-05-03 10:49

編按:美股上周五(4/30)收低,道瓊工業指數收跌185.51點,那斯達克指數跌119.862點,台股今天同步走低,早盤指數一度跌破17300點關卡。

 

 

最近看網路新聞,天天看到大學生、社會新鮮人買股,賺到幾百萬的新聞,好像股市裡錢很好賺,人人都在當股神。打開臉書,有一堆投資社群、投資達人,天天推薦各式各樣的明牌,感覺上已經是人人皆有股票的狀態。

 

早期華爾街有一個「擦鞋童理論」,意思是,當街上擦鞋童都可以聊股票的時候,就是股市快要反轉的時候了。而現在距離擦鞋童理論,還有多遠呢?

 

1990年股市狂熱重現

 

同樣的場景,我在剛步入職場時曾經見過。當年剛從研究所畢業,進入雜誌社跑財經新聞,台股從1000點一路衝上萬點,券商都設在大樓一樓擁有超大坪數,天天人潮洶湧,台股也天天創新高。那一波大多頭行情整整走了三年,最終在1990年站上12682點,但是也在當年股市崩盤,最低跌至2485點。

 

這段歷史,四年級、五年級生比較有感,現在的年輕人毫無所知,但彼此的行為卻沒有太大不同。同樣是瘋狂搶進股票,同樣覺得賺股票比賺薪水容易。但盲目投資之後,受傷的人花了好多年才恢復元氣,有更多人從此遠離股市。

 

 

這次有甚麼不一樣嗎?

 

許多人認為,這次股市大漲與過去不同,因為,這次有強勁基本面支撐。確實,如果我們看今年第一季企業營收獲利,都是非常亮眼,主計處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高達4.64%至IMF也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有6%,今年絕對是高成長的一年。高成長支撐了股價,成為「有基之彈」。

 

 

另外一個支撐股市的因素,來自於資金充沛。今年全球仍然持續貨幣寬鬆,包括美國、歐洲、日本等,都沒有退場計畫,此也讓股市無所畏懼的上漲。預估在聯準會尚未提到要縮減QE規模之前,市場仍然勇於衝刺。

 

股價昂貴是最大風險

 

但是,若從股價評價來看,確實已經出現「昂貴」訊號。目前美股本益比(標普500席勒通膨調整後本益比)已經來到36.61倍。雖然與2000年科技泡沫時40倍相比,仍然低一些,但已是過去20年相對高檔。另外,用巴菲特指標來評量,以股市總市值除以GDP比重,目前已經達到205%,比2000年最高140%相比,更是高出一大截。

 

用同樣的衡量標準來看台股,台股目前本益比為23.16倍,2000年時最高本益比57倍,2007年最高點是21.2倍,2019年底疫情發生前為19.5倍,目前已在相對偏高水準。另外,用巴菲特指標來看,目前台股巴菲特指標已經來到267%,遠高於2007年前波股市高點的190%,與2019年底疫情前的187%,已經遠遠超過歷史高點,顯示台股目前並不便宜。

 

 

 

未來要留意的風險

 

沒有人可以正確預測股市何時泡沫化,擦鞋童理論何時會發酵也無人知道。但以目前周邊投資人都在談論股票,開戶人數、成交量創新高的情勢,股市確實是熱得發燒,此時投資人反而要更為謹慎地看待自己的投資。未來有幾個重點需要持續關注。

 

一, 美國何時開始收縮資金。目前全球都在關注美國聯準會動向,當聯準會開始減少每月購債規模時,會是金融市場第一波衝擊,等聯準會開始升息時,會是第二波衝擊。當利率走高後,股價激情也會受到考驗。

- ADVERTISEMENT -
 
 
 

 

二, 台幣走勢。雖然台幣升值代表資金流入,有利股市行情持續,但若台幣大幅升值,最終仍會傷害企業獲利。以1990年那波台股崩盤,最主要原因就是台幣大幅升值,最終帶來企業出走潮。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台幣若持續升值,最終也會帶來負面衝擊。

 

三, 景氣復甦力道。目前大家都對景氣復甦充滿期待,然而近期印度、巴西等國家,疫情又開始惡化,讓人不敢掉以輕心。歐美國家因為持續施打疫苗,下半年情況可能較好,但仍需要逐季觀察景氣趨勢是否符合預期。

 

昨天聯準會主席鮑爾也承認,「一些資產價格很高,在資本市場確實看到了一些泡沫」,這句話讓美股震盪。不管多頭行情還可以持續多久,投資人該做的是,做好自己的風險管控。第一,絕對不要融資或融券,避免擴大投資風險。第二,若股票已經有不小獲利,可以部分獲利了結,降低一些投資部位。第三,保留一些現金,給自己預留彈性空間。

 

(以上為個人看法,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

作者簡介_林奇芬

打造台灣最受歡迎的二本理財雜誌,擔任過 Money 錢雜誌社長、Smart 智富月刊 社長、總編輯,長期推動理財知識普及化。

 

http://www.facebook.com/mrsmoney888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林奇芬:擦鞋童再現,你該貪婪還是恐懼?

「社區病毒比想像中多!」 台大醫:出現「1情況」是爆發前兆 疫情恐難控制

 
 

翁申霖

政治社會

今周刊攝影組、達志

2021-05-03 09:54

華航機師染疫風波持續延燒,截至昨(2)日已累積24人確診,足跡遍布雙北、桃園、嘉義等地,令全國人心惶惶。

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台灣已經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病毒比想像中來的多,一定要固守醫院防線,為持久抗疫做準備,否則一旦爆發恐怕難以控制。

 

 

華航機師染疫案宛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從一開始的機師確診,再擴及機師家人、防疫飯店工作人員等,引發後來的「諾富特群聚感染」,昨(2)日又新增4例本土,再度觸動全國上下敏感神經。黃立民認為,由於部分確診個案曾在社區活動,且社區病毒比想像中的還多,一旦在不同地點診斷出3、4名以上確診個案,就代表是多點爆發的前兆,屆時疫情可就難以控制

 

不過,黃立民也說,所幸疫情還未跨越出家庭,目前都還可以找到或推論感染源,屬於家庭內傳染,只能算是「社區感染」,而這2周為關鍵期,每個人必須戒慎恐懼,尤其北部地區醫療院所第一線醫師,在收治呼吸道症狀、發燒、全身不舒服等患者時,應儘快安排採檢,目前能做的就是固守醫院防線,保持醫療量能,為持久戰做足準備。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

 

他提醒,最近國內處於非常時期,國人在沒完整接種2劑疫苗之前務必警戒,也要避免參與大型活動和集會。

 

 

昨(2)日新增的4例本土個案,其中3例(案1134、案1135及案1136)為案1129同住家人,1例(案1137)為案1102及案1133同住家人。足跡擴及台北捷運、公車、西門町等,指揮中心曝光其公共場所活動史。

 

美國為了半導體保台抗中 就像30年前為石油對抗伊拉克? CBS電視台:美中角力之最極端情況

 
 

劉煥彥

科技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臉書、CBS電視台影片截圖

2021-05-03 11:34

台灣恐成為美中科技戰演變的政治角力衝突點,不僅成為英國《經濟學人》最新封面故事,也成為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CBS電視台專訪的話題。

CBS知名新聞節目「60分鐘」主持人史達爾(Lesley Stahl)指出,若華府繼續掐緊中國使用美國科技來生產晶片的脖子,最極端的劇本就是中國入侵台灣,控制了台積電。

這可能迫使美國出兵保護台灣,就像30年前美國出兵介入科威特、趕走伊拉克一樣。「當時是為了石油,現在是為了晶片」。

 

 

劉德音首次接受美國電視台專訪

 

在台北時間今天早上7點播出的CBS「60分鐘」節目,美國最先進半導體製造商英特爾的執行長蓋辛格(Pat Gelsinger)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都接受訪問。

 

節目中提到,中國試圖自力開發高階晶片及製造能力,成果卻不如預期,因此需要仰賴進口晶片及外國生產設備,但去年華府(川普政府)限制美國科技業出口特定晶片至中國。

 

英特爾及台積電都擔心,華府升高對美國貿易戰恐出現不良後果,特別可能傷害到英特爾的業績。

 

 

 

中國貢獻英特爾營收超過25%

 

蓋辛格說:「中國是目前本公司最大市場之一,超過25%營收來自中國客戶,可以預期這個主題仍將是雙方關係緊張之所在,需要審慎處理。

 

因為,如果像半導體這種重要零組件的供應短缺,讓他們國家或企業無法運作到一個程度,會讓他們採取非常極端的態度」。

 

 

劉德音:各國都不希望看到戰爭



國際政經圈有個說法叫矽盾(silicon shield),對此劉德音說明「這意味全世界都需要台灣科技業的支援,所以大家不會讓這個地方發生戰爭,因為這不符合每個國家的利益」。

 

劉德音在主持人提問時也說,「我無法評論安全問題,這是個變化中的世界,沒有人希望這種事發生,我也不希望」。

 

 

 

【我們想讓你知道】

你買「保險」了嗎?趁著年輕時先堆壘起個人老後資本:「完善保障規劃+聰明理財=拒當『下流老人』!」小花平台保險針對日前一名 50 歲網友在社群網站上尋求各方意見:「對於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保險規劃,每個月大約需要多少錢?又該投保哪些險種比較好?」統整以下重點......

 

 

文 / 小花平台

 

上周小花平台《專題報導》以「到 40 歲還沒買保險,很危險?專家:至少買這幾種!」為題,針對一名 40 歲網友在社群網站上分享個人除了基本的勞保、健保外,沒有額外再買其他的商業保險……,許多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至少意外險和醫療險一定要買!」,同時小花平台保險顧問並提出專業客觀的分析與建議;本周小花平台延續此一話題,就日前一名 50 歲網友在社群網站上尋求各方意見:「對於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保險規劃,每個月大約需要多少錢?又該投保哪些險種比較好?」果然,問題一出就釣出網友們踴躍回覆,其中有人更直接點名 4 款保單非買不可,以下一起來看看也聽聽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怎麼說。

 

如果可以,趁年輕時趕快買保險...

針對原 PO 的提問,綜合了眾多網友頗為一致的看法和意見:「如果可以,買保險當然是愈早愈好!」、「到了 50 歲以後,無論買什麼險都很貴吧!」、「步入中年,如果體況出現問題,有可能面臨加費、除外甚至拒保。」……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網友以自身為例指出,過了 40 歲以後,身體多少出現一些小毛病,光是想要提高原有的醫療險額度都有困難了,更遑論等到年紀大了才想到保險,豈不難上加難?

 

說到這裡,不禁讓小編想到上周專題中的那位 40 歲原 PO 的例子,很難想像在今天每人至少有 2 至 3 張保單的台灣社會,竟有人除了勞健保外,沒有任何商業保險的保障……。果不其然,許多網友對於他到了 40 歲還沒有買保險,以過來人身分紛紛表達建議:「至少意外險和醫療險一定要買!」,同時也從現實層面考量並提醒:「年紀愈大如果本身有 3 高又過重,可能會被拒保喔!」、「醫療險要趁著還沒做體檢前趕快保,以免發現異常直接被拒保〜」……。再回到本文 50 歲原 PO 的提問,引起網友熱議,回答幾乎一面倒:「做好基本的保障,否則等到體況變多了容易被除外甚至拒保……」,另也直接點名 4 款保單非買不可,像是壽險、醫療險、防癌險及重大傷病險等 4 險種,被列為優先考量必不可少、一定要買的保單。

 

善用長照險、特定傷病險 有效轉嫁失能風險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指出,近來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持續,截至去(109)年底止,國人扶養比再上升至 40.2 ,意即平均每 100 名工作人口必須扶養超過 40 名老幼;隨著台灣人口愈來愈老、失能人口也快速成長,這意味著醫療照護費用勢必跟著提高,如果再加上消耗性日常用品(紙尿布、衛生用品)等林林總總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面對退休後的人生規劃,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一定要趁著年輕時先堆疊起個人老後資本:「完善保障規劃+聰明理財=拒當『下流老人』!」至於要如何拒當「下流老人」?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呼應前述網友的回覆,除了建議非買不可的4種保單外,鑒於今天提早退休已成趨勢,提早為老年生活進行準備,就是退休規劃最佳的開始,不妨善用長期照顧險和特定傷病險搭起風險保護傘,來轉嫁長照費用支出,也能減輕經濟負擔。

 

其中,首先是屬於長期看護高危險群的屆齡退休或是擔心老化失智者,建議優先投保長期照顧險,最主要考量可以用作資產移轉的工具,凡是有「保本」的身故保險金並不會列在遺產贈與稅中,「可以有效將財富移轉給下一代!」其次,針對失智風險除了長期照顧險外,還可以選擇有承保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特定傷病險,只是需特別留意條款裡的理賠條件,像是阿茲海默症僅有保障確認有大腦皮質萎縮者,其他如愛滋病所引起的失智症狀則不在保障範圍內。最後,小花平台保險顧問並再次強調,透過各有特色的長期照顧險和特定傷病險,為國人建置完整的長期照護保護網,也避免走向老後貧困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