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1日,歐盟針對減碳新目標達成協議,預計2030年,碳排放將較1990年減少至少55%,並預期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日前也在「氣候領袖峰會」中宣示,美國將在10年內,減碳50%,此目標為前總統歐巴馬承諾的兩倍之多。
不難想像,在上述議題推波助瀾下,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也是投資人判斷,值不值得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重要指標。
鋼鐵成飆股 背後邏輯來自碳中和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認為,「全球大架構,都往這個方向(ESG)走,其實ESG是可以帶動獲利的,例如,近期飆股鋼鐵,背後的邏輯,就是來自碳中和。」
談到鋼鐵產業,多數人的印象,可能都離不開高耗能、空氣汙染等負面形象;但,事實上,相關產業,早已逐步朝節能、減碳方向轉型。
例如,第1267期《今周刊》報導便指出,中鋼除了在煉鋼製程中,運用人工智慧降耗、減排、回收廢水外,過去一年,還對外售出約156萬噸蒸氣,降低其他產業利用鍋爐製造蒸氣的必要性,有助減少耗能,估計創造出37萬噸的二氧化碳減排效益。
鍾安綾表示,鋼鐵「本質上」不是ESG產業,但當業者開始執行ESG相關作為時,就會衍生出許多投資機會;面對這類被認為有「原罪」的公司,她會觀察業者有無朝ESG方向努力,「如果他們的碳排,是往逐年減少的方向走,在我看來,就是ESG合規的公司。」
▲鍾安綾認為,實踐ESG,可為企業獲利帶來正面效益。(圖:劉咸昌攝影)
公司治理是關鍵 股價表現見端倪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實踐ESG方面,早在1999年,安聯環球投資便首度發行安聯全球永續發展策略,結合永續責任投資(SRI)策略與股票投資,並於2007年簽署責任投資原則(PRI),成為全球最早簽署的前50家資產管理機構之一。
此外,安聯環球投資也在2021年,加入零碳排資產管理組織(Net Zero Asset Managers)的行動,承諾在2050年之前,達到零碳排。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當前規模已達新台幣105億元,作為基金經理人,鍾安綾在挑選標的時,也會在成長性和ESG之間權衡;換言之,選股正是她實踐ESG的方式之一。
鍾安綾不諱言,現階段,自己最重視G,也就是公司治理層面,「就G而言,公司不能有掏空、勾結,或是對股價上下其手的狀況,這是最基本的。若我的持股有發生G的問題,我不會馬上賣,但它一定不會是長期的核心持股。」
鍾安綾以去年3月,股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崩跌為例指出,「當時那種狀況,你的反射動作,一定是先出脫G最差的公司,而市場反轉時,最強的,往往就是G表現好的公司。」
對於今年的ESG投資趨勢,鍾安綾強調,投資人必須把眼光放長遠,包括綠能、電動車、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等題材,都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