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如晴

 

「家」這個字人人認得,每天進出。

望文生義,「家」字

頂上的寶蓋遮風避雨,頂下人畜安居。

我非常喜歡「家」字,

代表溫暖、放鬆、食物與休息。

但一般人在談到家的同時,

也讓人感覺到

有兩股不同的力量在拔河。

一道是內心底層的疲憊在抗拒,

一道是傳統的古老強大力量在牽引。

 

在抗拒與牽引的糾葛中,

憤怒與委屈、諒解與包容,

形成兩條繩索。

在用力的同時,

繩索兩端的人往往滿是傷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累了就回來吧!

我和妳的親子關係一向不錯,

也是很多朋友羨慕的。

這應是一般人的標準認知,

開明母親和孝順女兒的組合。

但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我們如何在屢次拔河中,

跌跌撞撞,最後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從小妳是一般人眼中的乖乖女,

沒有叛逆的青少年時期,

走的是有主見的知性風;

而我則是世俗中的好媽媽,

全然尊重孩子的選擇,

扮演的是民主家長的角色。

 

直到妳進了一個

我全然不熟悉的演藝行業,

我們大大小小的拔河之爭,

開始起起落落。

回想過去,妳的每一步都很艱辛,

星海茫茫,稍有不慎可能墜入萬丈深淵。

我除了擔心還是擔心,

接著妳拖著行李離開台灣,

我怕妳從此失去了方向。

臨行前,我仍在做困獸之鬥:

「不要勉強!不適應就回來吧!」

與其說我貼心,不如說我私心,

仍希望妳留在身邊,

一個我看得見的地方。

但終究我得收回視線,

把它安住在心的深處。

就像諸多針對父母提出的三申五令,

放手放下,就是其中一戒。

就這樣,遠行的小船從家的港灣出發,

漸行漸遠,遠到海平面一片空蕩。

仍站在岸邊等待的我,

只想告訴妳,

港灣永遠都在,

只要小船累了就回來吧!

 

 

 

孩子,妳不用帶我去哪

只要回家,我就開心

晚上,我把家裡的燈全開了,

等著妳的越洋視訊。

我想讓妳看到,

雖然妳和姊姊都不在,

但我們的家仍是溫暖、明亮,

充滿生氣。

此時巷口傳來饅頭小販的叫賣聲、

狗兒的吠叫聲、垃圾車的匡匡聲,

還有機車呼嘯而過的噪音,

這些聲音構成了我們繁瑣的日常,

好像妳們都在家裡。

我關上窗戶,擺上碗筷,

室內立刻一片寂靜,

但我卻無法聽見自己。

 

我的視線落在餐桌前的櫃上,

妳周歲生日和姊姊的合照,

妳戴著滾蕾絲的小白帽,

開心的露出三顆下門牙。

這應該是妳小時候

笑得最開心的一張,

多數的照片妳不是面無表情,

就是臭著一張臉。

我不知道妳在想什麼,

相較於姊姊的多話,

妳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

好像所有的意見,

所有的看法都被姊姊說完了,

長大多年後,

妳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其實妳的童年並不是那麼開心,

妳說妳最希望的是,

媽媽假日可以帶妳們出去玩。

每每回想,我就多出一分自責,

當時那個被人生困境包圍的年輕母親,

身心交瘁,除平日上班,

周末還接了語文教學班,

自是忙得焦頭爛耳。

 

 

 

人的懊惱往往在錯過後

有一回妳玩笑的說:

「小時候妳忙,不帶我出去玩;

現在我也很忙,不帶妳出去玩!」

好似一報回一報之態。

孩子,其實妳不一定要帶我去哪兒玩,

只要妳回家我就很開心!

我既不想當一個情緒綁架的母親,

也不想增加妳親情的負擔。

雖然偶爾會用試探的口吻

詢問妳的空檔,

但妳幾乎被工作塞滿了,

我不是怕沒人一起出遊,

而是怕妳太累,希望妳休息。

 

我可以把自己對妳和姊姊的思念

搓成一條繩索,拋在彼岸,

渡我也渡妳們;

我也可以透過視訊看看妳們的胖瘦,

重複我那令人厭煩的叮嚀。

感謝現代科技,

滿足了我或很多父母的關懷。

 

之前的我,

總以人生導師的角色面對妳們。

然而隨著妳們的日漸成熟,

我們的角色開始有些互換。

像是時序的更迭,萬物的消長,

我得承認妳們的世代到來了。

我只能用欽羨的眼光,

看妳們對新科技運用自如;

我只能拋開自詡的價值觀,

裝進一些聞所未聞的新看法。

是時代拋棄了我?

還是妳們已進化到

另一個我不熟悉的世代?

總之,我像所有家庭中的長者,

開始有「遜位」的認命。

 

 

 

做一個懂事的母親

不少人好奇我們母女的相處模式,

在因過多的關心而爭執後,

我也收斂自己,

做一個「懂事」的母親,

盡量不去表現過度的關懷。

妳曾透露,對媽媽的關心感到極端疲累,

雖然妳很愛我。

我聽後猛然一驚,

突然想起日本作家向田邦子,

在講到自己的父親時,

那種憤怒又不能怨恨的可憐心情。

也是,在妳拍片至深夜疲憊的狀況下,

還要應付我的各種追問,

想必是件相當耗神的事。

然而,我也只能在這種

妳工作結束後的片刻,

才能偷得一點時間,

聽聽妳說話,談談妳工作外的其他之事。

 

總之,

我的「教養期」已過,

進而體認到,

現在是我「修養期」的開始。

我會努力克制自己,不在深夜「問事」,

讓妳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我會盡量自我節制,

壓住滿腹的擔憂,

讓妳從容自在的伸展。

 

想起三十多年前在德國,

因要上課而把妳託付在幼兒園時,

妳那惶恐尖銳的哭聲,

穿過時空穿透耳膜,

至今仍像把刺心尖刀,讓我心疼。

想起上小一時綁著辮子,

跑得滿臉通紅奔向我的妳,我好快樂。

歲月把許多美好的回憶留給了我,

那時的我擁有一個小小的、全部的妳。

 

媽媽是你永遠的避風港

今後,我會在遠處關心妳,

我也會做個不讓妳操心的媽媽。

我會有一群好朋友、一些群組可關心;

我會努力運動、爬山,

我也會去唱歌,自我娛樂。

最重要的,我會閱讀、寫作。

我會去完成自己年輕時的夢想,

不帶一絲的遺憾。

誰說不是呢?我的責任已了,

今後的時間完全是屬於我自己的,

人生才正要開始精采!

等妳有空了,我們仍可以一起吃個飯,

或來趟幾天的旅行,

只要妳有需要,

我永遠等著妳來約。

 

這天,接到妳從遠方機場打回的電話:

「媽媽,我今天回家,妳想吃什麼?」

掛上電話,我迅速上樓

打開妳房間的窗戶通風,

立刻查看冰箱的存貨還有哪些,

連家具都發出「女兒要回來了!

女兒要回來了!」的騷動。

 

有一天妳會成家,

妳將慢慢體會到,

家就像一個沉重的行囊,

裝著各種酸甜苦辣,

也裝著各項爭執和諒解。

提著它很累,丟下它很慌。

我們珍惜家圓滿的一面,

也需面對它破損的一角,

像領受一個既讓我們圓滿,

也讓我們失落的人生。

 

本文摘自《鑿刻家貌

作者:鄭如晴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Naomi )

( 首圖來源:張鈞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