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薪水不是資產,資產不等於資本。不是每個月固定有薪水可領,順便存個 2、3千元,就以為自己真成了小資產階級。現在大家說的小資,指的是「嚮往流行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現在很流行「小資」一詞,但是,很多人誤以為每個有薪階級都叫做「小資產階級」。

 

 

文 / 狄驤

 

勞務所得不是資產,別自稱「小資」

露比的外婆住在緊鄰熱鬧商街的文教區,房子既老又舊,每個月就靠老人年金和女兒給的幾萬元過日子。老人家三不五時總會喜孜孜的提到房價比起10年前至少漲了 10倍,心裡老指望著都更,想著不花一毛錢就能換一棟新房子。到現在,就算房價漲了 20倍,因為沒都更,所以老太太還是住在破房子裡。

 

有一棟房卻沒有生財力

維琪婚後和老公辭掉原本的工作,租了一棟 2層樓透天厝。他們在一樓經營快餐店,從午餐營業到晚餐,中間時段還賣下午茶;二樓有 2間房,一間自己住,另一間租給背包客當民宿。夫妻一個管做飯,一個管櫃檯,再請 2、3個工讀生幫忙端盤子、打掃。3、4年後,他們存到一筆頭期款,在市中心買了一層 3房 2廳的公寓,租給留學生和上班族。拿租金付貸款後還有一點小盈餘,讓他們依然維持以往的生活模式和水準。

3年後,他們有了一對小兒女,考慮到小朋友將來上學的問題,他們結束了民宿和餐館的經營,在市區另外買了一間小公寓自己住。雖然生活步調有些緊湊,維琪仍然輕鬆自在,畢竟房東和房客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一個怎麼繳都是別人的,另一個怎麼繳都是回到自己身上。

同樣是一棟房子,命運卻大不相同。露比的外婆不需要額外負擔房租,並且房子本身就供應她的居住所需。這棟房子當然屬於外婆的個人資產,但也僅供居住。就算因為經濟環境的變遷而大幅增值,然而在沒有營利或者變現的情況下,外婆雖然擁有千萬房產,事實上並未真正享受到房價上漲所帶來的增值效益,甚至還過著近貧的生活。

 

打造附加價值

維琪的情況正好相反。夫妻倆在沒有房產的情況下租屋開店,雖然房子不屬於他們所有,卻能充分發揮租金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不僅賺取兩份收入,還負擔居住所需。他們因為兼營民宿的關係,增加收入進而提升自己的居家品質。即便他們得在短時間內投資生財器具,但長久以來,節省不少外出上班無可避免的額外支出。

在工作方面自行創業,也為居家生活節省開銷的情況下,不僅開源同時也節流,2人在短時間內就存到一筆可觀的資金。在房市與股市之間,維琪選擇投資相對穩定的房產。一方面避開被套牢的風險,另一方面房屋的租金除了繳交房貸,還有剩餘收入。不久之後,他們就買了第 2棟房子。

 

從資產變成資本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曾經對「資產」與「資本」做出解釋:個人的財產所有物都叫做資產,只有當你透過出讓財物使用權而從中獲利,這個資產才會成為資本。好比一輛車,無論你把它當成交通工具或載客賺錢,它都是你的資產,但是,如果你把車租給別人,不但不用開車賺錢,反而還能收取租金,那麼這輛車就從資產變成資本。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資產,但只有不靠體力或者智力的勞動,操作資產以賺取收入,才是靠資本賺錢的資本家。

不僅資產不等於資本,你的薪水也不等同於資產。資產必須具有可讓渡使用權的經濟效益。例如電腦對作家來說是能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但因為能透過讓渡使用權而獲利,於是對網咖老闆而言,就成為無須親自操作就能帶來收入的資本。

 

小資族其實是需要具經濟利潤

薪水是你付出勞動所換來的所得,最主要的功用在於維持你的生活開銷,因此,在交換生活基本所需的意義上,除了被消耗,並不增加其他經濟效益。所以,靠腦袋吃飯的律師,看起來比靠體力吃飯的黑手賺更多錢,但未必擁有更多資產,如果律師只是打一場官司賺一場錢,而黑手卻是連鎖機車行的老闆,那麼後者不僅比前者擁有更多資產,且不用親自賺取生活費,同時也是能夠用錢去賺錢的資本家。

現在很流行「小資」一詞,但是,很多人誤以為每個有薪階級都叫做「小資產階級」。事實上,資本主義世界裡真正的「小資產階級」,指的是能夠以獨立資金創業並且雇用少數員工的「小資本家」。在上面的例子當中,露比的外婆所擁有的個人資產,只是維持生活所需,並無法從中獲得額外的經濟利潤,而維琪一直到開始當包租婆,才算是真正的小資本家,晉升為「小資產階級」。

 

3年存不了30萬,不用想脫離地獄

薪水不是資產,資產不等於資本。不是每個月固定有薪水可領,順便存個 2、3千元,就以為自己真成了小資產階級。現在大家說的「小資」,指的是「嚮往流行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在目前這種吃不飽、穿不暖、餓不死的大環境底下,如果真要照這種方式過日子,你也許得在零下資產的洞穴裡住一輩子。

我一再強調,每個月的薪水,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維持生活基本開銷,除了水電、瓦斯、房租、交通費和三餐飯錢,最重要的就是「儲蓄」,甚至它得排在每月支出明細上的第一位。意思就是說,你必須先扣掉固定存款的錢,再來安排其他的花費。根據「理財333」原則,每個月薪水平均分成「儲蓄、開支、投資」3等分,每一等分最好都不超過 1/3。請看清楚,裡面並沒有「欲望消費」這一項。

理論上來說,假設月薪是 3萬元,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儲蓄 1萬元、開支 1萬元、投資 1萬元。但是,如果需要負擔房租或者清償債務的話,這個架構很明顯會有問題。同時也不符合我在此要強調的重點—不要拿勞務所得進行投資和消費性支出。話雖如此,然而這是最簡單、最均衡的理財架構,同時也最沒有讓你見縫插針的機會,所以,我仍將採用這個 333原則,做出最適合你的有效規劃。

 

在開始做出規劃之前,得先請你做2件事情

第一,準備一個 3年期定存的存款專用帳戶,一來避免你又把它拿去臨時調度;二來把錢放在一般活儲帳戶裡,只會被CPI吃得更快;最後一個原因是,3年後的存款金額,剛好就是你的第一筆啟動資本。

第二,如果你不是一個很有自制力的人(很多人會產生債務都是因為自制力不足),請把信用卡剪掉,光想著賺累積點數那種蠅頭小利,正好就是造成你源源不斷大失血的該死傷口。更何況,在還沒存夠啟動資本的未來3年內,你根本用不到。

去問問那些從卡債中死裡逃生的人,剪掉一張卡,就可以減去多少你未來的負債。現在,假設你的薪水是 3萬元,無論扣掉健勞保費或福利金還剩下多少錢,請你直接把  1萬元轉入存款帳戶。從今天開始,你的薪水就是(不到)2萬元。

 

哪怕只有一元,也會成為還不完的債務

如果你是租房子,請把房租(和管理費)縮限在 1萬元(以內)。不要吹冷氣改吹電風扇、不要看電視或聽音樂改看書。最好跟朋友合租公寓,或者找一間可以自己煮飯的房子住。這樣多少可以省下一些瓦斯和電費。如果你有負債,請把這筆錢拿去還款,並且禁止再增加任何借款。哪怕只有一元,也會成為還不完的債務的開始。

最後剩下 1萬元,就是你的基本開銷—水電、瓦斯、交通費還有三餐飯錢。以現在的物價水準來說,1萬元的確是個讓人緊張的數字。想要擴大這個額度,以現階段來說,要不就是節省你的房租,再不然就是你的借貸金額開始下降(注意,不是縮減還款金額)。記住,無論如何都不要去動用存款金,那是你脫離地獄的唯一墊腳石。

 

消費性支出,你絕對買不起這帳單

接下來,如果你的負債在經過前置協商或者抵押償還之後,每月需要負擔的金額超過 1萬元,可以拿存款金補足。甚至在考慮到利息問題的情況下,可以把還款金額提高到兩萬元,畢竟越早還清債務對你越有利,但是你必須很清楚這當中所含有的風險,並且千萬不要讓它發生在你的消費性支出或者投資當中,否則,你絕對買不起這帳單。

如果你的基本開銷或是房屋租金非得要花到 1萬 5,000元不可,那就想辦法去賺到 4萬 5,000元的月薪,而不是拿存款金來幫你的欲望消費買單。老實告訴你,沒有「啟動資本」,這輩子別想翻身。

 

傻傻投資 不如好好存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以為銀行利息很低,就把存款金拿去買股票、基金任何投資交易,以為這是在賺取高獲利。這個階段是在為你岌岌可危的生活買保險,而不是讓你自作聰明的時候。什麼時候可以投資?很簡單,3年後,至少存到 30萬元以上。再不然就是等到你有「第 4個 1/3」。什麼是「第4個1/3」?同樣再拿 3萬元月薪當比喻。1萬元儲蓄、1萬元生活開銷、1萬元房租(如果你沒有房租要負擔,別忘了還有爸媽要奉養)。如果你夠好運,每個月能多接一筆 1萬元的兼差收入,而這筆收入就算掉到水溝裡,也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任何損失,那就可以拿去投資。你會因為這筆收入掉到水溝裡撈不回來,而感到痛不欲生的話,麻煩請把這筆錢拿去奉養老父老母,至少這會是比你傻傻投資更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