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是否知道自己的鞋號,
如果是,清楚幾個不同國家規格號碼 US, UK, EU, JP。
一個基本的問題,
卻有超過 50 %以上的成人
要拿鞋子起來看號碼,
超過 80 % 的小孩
是家長幫孩子脫下鞋來看號碼。
簡單地反應出幾個現象,
50 %的成人基本生活能力有困難,
80 %的小孩生活是家長代勞。
加碼再問一題:
你上一次「自己」打掃房間洗衣服是甚麼時候?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家長讓孩子去買東西
孩子因為商店沒開就作罷
有位家長吩咐小孩去買東西,
孩子到了每次都固定買的商店,
剛好賣完沒買到,
他回家後甚麼也沒說,
當家長問他,東西呢?
他說沒買到,毫不在意地繼續坐在客廳打電動。
一條街有三間便利商店與兩間雜貨店,
一間沒買到怎麼沒想過去另一間買呢?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只在乎讀書天才,不在意生活白癡。
媽媽便當放錯袋子
哥哥便餓肚子一整天
一位朋友跟我說著他小時候的故事,
某天媽媽把他與哥哥的便當放錯袋子,
他的便當袋裝著哥哥的便當,
哥哥則帶著他的,
午餐時間到了,他看到哥哥的便當,
很快就想到應該是媽媽裝錯了,
打開大快朵頤。
哥哥則是看著很眼熟的便當盒,
不過沒有自己的名字在上面,
全班便當都拿了,只剩一個,
他便把弟弟的餐盒拿去失物招領,
那天沒吃飯餓到下課回家。
填鴨式的教育,
一個蘿蔔一個坑,
一條道路通羅馬,
這條路剛好施工,永遠到不了羅馬。
小時候勇敢無懼的心,
隨著時間越來越小
我怕水,也不會游泳,
就連一對一,全程拉住教練,
水深及腰仍不願意嘗試,
潛水時臉一碰水就大喊放棄。
一遇到問題,腦子都先浮現
「辦不到,算了,放棄吧」的念頭,
絲毫沒有挑戰的想法及冒險的勇氣。
柿子只挑軟的吃,
小時候勇敢無懼的心,
隨著時間越來越小,
直到已經失去最後一絲勇氣,
永遠選簡單沒風險的做,
生活只剩小確幸。
在馬爾地夫工作時
生活瑣事都要自己打理
在馬爾地夫工作時,
一島一飯店,聽起來很爽,
度假幾天也的確很爽,
長住卻一點也不爽,
交通不便資源匱乏,
缺東西請等下周的交通補給船,
遇到風雨船直接休息不來。
當地人習慣這樣的生活,
便從小學會DIY甚麼都動手做。
潛店的裝備間太亂,
我說有個隔層櫃子會整齊許多,
趕快請經理到管理室提採購需求,
才來得及下周補給船送到,
經理聽了之後,說這麼簡單自己做。
隔天我看到同事們去工程部找廢棄木頭跟工具,他
們是潛水教練不是木工,
也就是說,拿鐵鎚鋸子做家具不是他們的專業,
網路上找資料研究,
敲敲打打兩天後,
裝備間煥然一新。
生活便利的時代,
你曾經想過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嗎?
一位媽媽在安全的前提下
從不阻止孩子嘗試新事物
一位媽媽在安全的前提下,
她沒有阻止過小孩嘗試任何事物,
即使明知有問題她也會讓孩子自己體驗,
等到小孩自己遇到了,
她會先說:所以你學到了嗎,下次記得喔。
有一次孩子堅持不肯穿鞋,
她把穿與不穿鞋的好壞都講得清楚明白後,
讓孩子自己決定。
才出門沒多久,
孩子就踩到地上坑坑巴巴的石頭,
哀叫著好痛好痛,
媽媽看著孩子說,
剛剛是不是跟你說過,
這裡路不好走,不穿鞋腳會受傷。
孩子點點頭說,媽媽我知道了,
我以後出門會記得穿鞋,
接著自己擦乾腳乖乖地穿起鞋,
繼續向前走。
Never try never know
親身體驗過就是最好的學習。
社會資源充裕
卻養出更多脆弱的孩子
有時候我看著街上的媽寶,
小孩任性妄為加上家長無理取鬧,
常不自覺的想著,這麼絕配的組合!
這小孩一定是親生的(重點畫錯…)
我是想這就是我們未來的主人翁嗎?
當然我也看到很多自律有禮,
努力進取的人,然而漸漸不成比例。
大家經常說現在的小孩比以前聰明許多,
社會進步資源充裕,
的確,然而怎麼反而養出
更脆弱驕縱個性的孩子呢?
一位家境清寒的女生
還是努力的考上博士
泰國的人物專訪報導
一位從小家境窮困的女博士,
從小單親靠著媽媽在市場裡賣菜
一點一滴辛苦地養大她,
人們好奇她怎麼能在這麼困苦的環境
還一路讀上博士。
她每天上課前後
都會到市場幫忙媽媽賣菜,
有天下課後,天氣炎熱,
她看著旁邊的小朋友身上有錢去買飲料跟點心,
她看著媽媽說:我也想吃,
媽媽說:我們沒有多餘的錢,
想吃就要想辦法賺錢去買,
於是她在媽媽的協助下,
開始在家中做起古早味的冰棒,
想為自己賺取零用錢。
她到市場賣冰棒
靠著自己的方法找到客人
拿到市場連賣好幾天,
可是一支冰棒都沒有賣出去,
對街同樣賣冰棒的攤販,
整個下午都大排長龍。
她心情沮喪地對著媽媽說:
為什麼都沒有人買我的冰棒?
媽媽說你的冰棒很好吃,
可是沒有人知道,
你可以想辦法讓大家知道你有在賣冰棒呀。
她耳朵聽著腦中也想著該怎麼辦。
隔幾天,她做了一個大大的牌子寫著賣冰棒,
然後在街上邊走邊喊著,
好吃的冰棒快來買唷,
才第一天就奏效,
箱子裡的冰棒一天不到就賣光光。
成長過程中
她都是自己找方法解決問題
這個積極找方法的習慣跟著她一路成長,
求學期間每次遇到困難,
她總是忙著想解決問題,
自己想不出來就跑去問人找資料,
過關斬棘的唸到了博士。
她說這一生最感謝的人是她的媽媽,
因為每當遇到問題,
媽媽總是說,
該找甚麼方法解決,而非埋怨放棄。
成長過程中,每次遇到問題,
她自然而然的腦中第一個念頭
都是找解決辦法而非抱怨找藉口。
遇到困難時,你第一個念頭是甚麼?
找方法解決問題
還是找理由等著問題來解決你?
千萬別為了孩子好
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這個很危險、這個不適合、
這個不可以、這個有問題。
這個適合、這個沒問題、這個正確。
是否為了小孩好,
希望讓他們人生不會浪費時間走錯路,
卻同時剝奪了重要的學習機會
及發展興趣的機會。
你寧願他小時候跌倒學會站起來,
還是長大後摔一大跤爬不起來。
同樣的,把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
連綁鞋帶都需假他人之手,
對孩子而言到底是福還是禍。
本文授權自 Vanessa潛進世界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