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開始刷牙,

但是刷了一輩子,最後牙齒還是掉光了...

不要說掉牙是衰老的結果,

很多百歲老人牙齒還是好的。

其實這很有可能是我們牙刷錯了,

我們一直在用「自殘刷牙法」!

刷了一輩子牙,原來都是在「自殘」!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8 大自殘刷牙法!

錯誤一:冷水刷牙

冷水會導致牙本質敏感的人牙齒酸痛,

而且不利於牙膏內的有效物質發揮活性。

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和氟化物,

實驗室研究發現,

這些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最佳溫度是37℃左右。

建議:刷牙時用接近自己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

 

錯誤二:刷牙使勁太大

刷牙的時候力量太大,可能傷害牙齒。

建議:200 克的力量就足夠,

大約相當於手指拿起一支冰棒的力量,

使用手腕的力量刷牙而不是手臂的。

 

錯誤三:刷牙橫著刷

調查顯示,

超過 90% 的人採用橫向刷牙的形式。

刷牙對牙釉質是一種物理磨損。

刷牙的目的是為了清除牙齒表面和縫隙裡的細菌,

而不是損傷牙齒本身。

橫向刷牙一方面無法清除掉牙齒縫隙裡的垃圾,

同時還可能導致牙齒根部楔形缺損、

牙齦損傷、牙本質敏感等問題。

建議:正確的刷牙方式

是順著牙齒的縫隙豎著刷。

 

錯誤四:刷牙時間太短

很多人以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殘渣,

其實不完全如此。

清水漱口可以清除掉 90% 以上的食物殘渣,

認真刷牙的目的是消滅牙菌斑。

牙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

和牙齦縫隙裡的無色細菌,

是導致齲齒和牙齦炎症的禍首,

大部分的人每次刷牙的平均時間為 59 秒,

這個時間對完全徹底地清理口腔是不夠的。

建議:刷牙不少於 2 分鐘。

 

先漱口,濕潤有利於牙膏中有效成分起作用,

從門牙開始細緻地豎向刷乾淨,

尤其是齒縫和牙齒內側等容易忽視的地方。

PS:由於牙菌斑的生長周期是 12~24 小時,

所以即使出差在外,

24 小時也至少要刷牙一次。

 

 

 

錯誤五:刷牙時間不對

98%的人每天早起刷牙,然後吃早餐。

這樣的結果是,

牙膏裡的有效護齒成分並沒有太多機會留在牙齒上,

而是隨著早餐吃到了肚子裡。

建議:飯後20分鐘刷牙。

起床後清水漱口,吃早飯,

飯後 20 分鐘刷牙才是最健康的。

尤其在喝了酸性飲料或吃了酸性水果後,

最好在 20 分鐘後等這些物質

對牙齒的影響過去後再刷牙,

避免對牙齒表面造成更大的傷害。

 

錯誤六:刷牙後漱口次數太多

牙膏中的一些有效成分

需要保留一些在牙齒的表面來形成保護層,

保持一段時間細菌不會快速生長,

過多漱口就沒有這個作用了。

有人還會用清水再刷一次牙,

這是幫細菌傷害自己牙齒的傻行為。

建議:1 次漱口 10 秒就夠。

實驗發現,

刷牙後當我們吐出第一口漱口水的時候,

95%的有效成分都被吐掉了,

第二口又會吐出剩餘 5%中的 95%。

所以,用牙膏刷牙後漱口一次就可以了,

漱口時間保持 10 秒左右就好。

 

錯誤七:熬夜、喝水少

這些情況會導致齲齒高發。

現在的人對著電腦的時間多,

開口說話的時間少,

唾液的分泌也會相應減少。

唾液有平衡口腔生態的功能,

晚上 11 點以後人們的口腔環境

會開始進入乾燥期,而口腔乾燥會使細菌滋生。

建議:多喝綠茶和清水。

綠茶除了補充水分,

其中含有的氟化物還能保護牙齒不被細菌侵害。

 

錯誤八:用大牙刷才刷得乾淨

每個人的牙齒有大有小,

牙刷太大,在口腔內執行任務會不夠靈活,

牙刷太小,又無法完成大面積的口腔清潔工作。

建議:選擇一把大小合適的牙刷,

牙齒頭的大小應該等於 2 個半到 3 個牙齒的寬度。

 

 

 

最健康的刷牙法!

 

①選擇軟毛牙刷,

將牙刷與牙長軸呈 45°角指向根尖方向;

②按牙齦-牙交界區,

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

一部分鋪於齦緣上,並儘可能伸入鄰間隙內;

③兩顆兩顆刷,水平刷十次;

④刷頰側用同側手,刷舌側用對側手;

⑤前牙舌齶面:上下刷;

⑥牙齒咀嚼面:前後刷;

⑦刷完上面刷下面;

⑧刷牙要「面面俱到」。

 

怎麼樣?你會刷牙了嗎?

今天就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