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總在電視上說,
他要尋找第 2 個台積電(2330),
但到現在我還沒看到他的選擇。
我倒是覺得,
聯發科(2454)最有可能成為第 2 個台積電。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文 / 老簡
聯發科有一個很好的 CEO 蔡力行,
我認為,投資股票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公司領導人,
我們現在要尋找第 2 個台積電,
表示我們認同台積電
是台灣最成功的公司,
給投資人最多的投資回報。
謝金河曾說過一個故事,
27 年前他買進 2 張台積電送媽媽,
去年賺了 150 倍,
到了現在則是賺 246 倍,
如果你在 23 年前賈伯斯(Steve Jobs)
回到蘋果當 CEO 時
買進蘋果(Apple)的股票,
你現在會賺 480 倍,
如果你在 10 年前買進
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Tesla),
你會賺 120 倍。
偉大的公司領導人
會讓公司繼續偉大
你只要看準了張忠謀、賈伯斯、馬斯克,
你不需要什麼投資技巧,
也不用在股市殺進殺出,
都會獲得比巴菲特更豐厚的投資回報。
雖然張忠謀已經退休,
賈伯斯更是去世多年,
但正如美國詩人和民權運動家
瑪雅.安傑洛(Maya Angelou)的名言:
「偉大的靈魂永生,
它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相聚。」
這些偉大的公司領導人
建立了優秀而獨特的公司文化,
這個傳統會指引這個公司繼續偉大下去。
環顧台灣企業界,
如果要我挑選下一個張忠謀,
我會選擇蔡力行。
當然,蔡力行和張忠謀
的個性跟行事作風有差異,
但優秀是一致的。
我甚至認為,蔡力行比張忠謀
更適合現在的聯發科,
鐵血、目標導向
是他領導風格的兩大標籤,
2017 年他到聯發科
射出的第 1 支箭是,
要求不計成本和代價
比高通(Qualcomm)
更早推出頂級的 5G 通訊晶片,
而且這顆晶片要能
跟高通的頂級 5G 通訊晶片匹敵。
與全球科技巨頭合作
專精 IC 設計代工
2019 年 11 月 20 日,
聯發科搶先高通發表
5G 系統單晶片(SoC),
2020 年第 2 季,
聯發科在中國的市占率以 38.3%
超越高通的 37.8%,
正式宣告蔡力行的第 1 支箭成功命中目標。
蔡力行的第 2 支箭
則是透過 ASIC(特殊應用晶片)
企圖與 FAAMG
(Facebook、 Apple、
Amazon、Microsoft、 Google)等
全球科技界巨頭建立合作關係。
ASIC 簡單說就是 IC 設計代工,
台積電靠晶圓製造代工
擠進世界市值前 10 大公司,
IC 設計代工也是行得通的路,
而且 IC 設計代工
比晶圓製造代工貌似更容易成功。
因為台灣有世界上
性價比最高的研發人才,
聯發科是台灣規模最大的 IC 設計公司,
高股價讓聯發科容易吸引人才加入。
其次,台灣有最大的晶圓製造聚落,
聯發科從台積電和聯電都很容易拿到產能,
而且蔡力行很懂半導體,
也很懂晶圓製造,
跟台積電高層有深厚的情感連結,
與晶圓代工廠的關係,
是聯發科一個看不見的競爭優勢。
目前聯發科的 ASIC 業務
已經與 Google 有伺服器晶片委託設計合作,
與 Amazon 有智慧家庭 AI 晶片
的委託設計合作,
Facebook 和 Microsoft 的資料中心
未來也很有可能與聯發科合作,
據傳 Apple 也考慮與聯發科
在 PMIC(Power Management IC,
電源管理 IC)和 Wi-Fi 晶片有合作。
開發高階 5G 晶片
扭轉白牌、低階形象
另外,聯發科也與英特爾 (Intel)
和超微半導體(AMD)合作 5G 數據晶片,
與思科(Cisco)有伺服器晶片
的委託設計合作。
藉著與世界級科技巨頭的合作,
聯發科扭轉過去白牌、低階的形象,
而 ASIC 業務的成功,
也要歸功於 5G 通訊晶片的成功,
讓聯發科成功地與高通
形成雙寡占的地位,
讓這些科技巨頭
對聯發科的研發能力有了十足的信心。
ASIC 是一項高毛利的業務,
據報聯發科已經在設計 3 奈米製程的晶片,
爭取成為第一家
具有這個製程能力的 IC 設計公司,
這也會是聯發科邁向偉大的一個里程碑。
我個人預測,蔡力行的第 3 隻箭
應該是發動併購,最有可能併購的對象
是頂尖的車用晶片 IC 設計公司。
聯發科很重視車用業務,
在官網把車用列為 3 大核心業務之一,
但目前車用貢獻營收比例不高,
要提高車用貢獻占比,
最快的方式就是併購。
之前聯發科有很多成功的併購經驗,
它能成為台灣最大的 IC 設計公司,
可說與併購脫不了關係。
台灣 No. 1 的 IC 設計公司,
要成為世界 No. 1 的 IC 設計公司,
併購應該是一條捷徑,
車用 IC 應該是聯發科需要補強的一塊。
但要併購世界一流的車用 IC 設計公司,
聯發科可能要先拿出很好的財報,
把股價和市值進一步推升,
至少要成長到市值 1,000 億美金的公司,
也就是股價還要漲 3 倍。
聯發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營收盈餘,
也希望台股的投資人
給聯發科一個更高的本益比,
讓這個目標相對容易達成。
聯發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
那就是覆蓋了 IC 設計最廣的產業層面,
可以提供合作方 Total Solution(整體解決方案)。
最近聯發科營收大爆發,
主要的原因是 Chromebook 筆電大賣,
使它成為市占率最高的 CPU 供應商。
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聯發科邁向高速成長
聯發科不只提供 MT8183 CPU,
還提供數據卡、電源管理 IC、
Wi-Fi 模組等重要零件。
在這個晶圓代工產能全面滿載的時刻,
能提供各種 IC 的 Total Solution,
也只有聯發科 一家。
所以不只宏碁,華碩、惠普、
聯想也都找聯發科合作 Chromebook 項目,
預估今年 Chromebook
將有 2,430 萬台的銷售量,
明年仍會繼續高成長,
這塊將是聯發科業務高成長的引擎。
除了電腦相關 IC,
聯發科在智慧電視、智慧影音助理、
網路連結器等領域,
都居市占率世界第一,
移動通訊晶片則是
與高通形成雙寡占的位置。
藉著提供 Total Solution,
讓聯發科成為合作夥伴的首選。
2020 年一開始就飛來了
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
改變人類的生活,
但同時也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之後美中貿易戰加劇,
制裁華為更徹底改變
既往的產業生態,
2020 年確實是劇烈動盪的一年。
12 年前金融海嘯過後,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回任執行長,
同時提高 2010 年的資本支出達 59 億美元,
積極擴大 28 奈米產能,
這個舉動為台積電接下來的 10 年
開啟了 10 倍速成長的契機。
而 2019 年 11 月,
聯發科領先市場推出 5G 的 SoC
天璣1000 高階晶片,
歸功於 2017 年 7 月
上任的執行長蔡力行低檔擴大投資,
大舉增加研發費用,
並誓言在 5G 時代取得主導權。
今年 6 月股東會年報中揭露,
聯發科近 5 年的研發費用達 2,830 億元,
其中 2019 年就有 630 億元的規模。
聯發科能否複製台積電 12 年前的經驗,
開啟未來的 10 倍速成長,
市場正在等著看。
看更多「股票分析」:
- 時下最流行!AirPods將推第三代,多家台廠搶攻市..專家只推這 4檔!(一張圖看TWS績優股)
- 會計師張明輝 教你看懂 3大報表關鍵字、嗅警訊!(以台積電為例) 加碼揭露 企業財報造假手法!
- 「淨借款」百大企業排名 >> 小心!他們借款多又沒獲利...專家點名 這10間盈餘品質不ok!
- 眼科龍頭 大學光(3218)獲利創新高!原因竟是 台人從小到老 眼疾層出不窮..(6檔眼科類股一覽)
- 台股優等生 仁寶(2324) 竟被「艾蜜莉定存股」剔除?她憑 價值股法:難賺價差,就趁沒賠時賣出..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撰文/老簡)
由 Money 錢 158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