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醫師,這裡是急診。
有一位 14 歲的弟弟發燒腹痛三天,
目前血壓較低正在使用生理食鹽水輸液,
希望你來會診!」
門診看到了一半,
接到了急診護理師緊急會診的電話。
乍聽之下普通的病情敘述,
我心中卻警鈴大響,有非常不好的預感。
即使外面還有病人候診,
我還是抓起聽診器馬上往急診衝。
「病人在哪裡?」
14 歲,壯壯的國中男生。
雖然臉色微有一點蒼白,
但還可以不時與家人談笑。
我長吁一口氣,走上前去探視他。
簡單身體理學檢查之後,
我熟練地開始聽診心音,卻心頭一震。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這個疾病,這個敵手,
對我來說是熟到不能再熟
「12導極心電圖做了嗎?」
『做了,也有請值班心臟科醫師掃過超音波,
也抽了 troponin-I ... ... blah blah blah』
護理師迅速地回答我的問題
並遞上小男生的檢驗檢查報告;
看著這些報告,我的眉頭越來越緊。
急診的老醫師非常警覺,
已經針對心臟部分安排檢查了,
可以說,現在會診我缺的只是我的一個宣判。
這個疾病,這個敵手,
對我來說是熟到不能再熟。
兩年前的那天早晨...
我是兒科重症加護病房的總醫師。
當到總醫師了,好處是很多事情並不用親力親為;
其實是不要剝奪學弟妹練習的機會,
身為已經熟練的學長,
要做的是在旁邊看他們做,適時給予鼓勵。
但是那一天的早晨,不只是我,
主治醫師學長,
連病房主任都挽起袖子跳下來急救。
我們在救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妹妹;
才剛進加護病房,
就在我們眼前的病床上失去意識、
心跳呼吸停止的小妹妹。
小妹妹在住院之前看了三天的診所,
拉肚子、嘔吐,精神活動力還不錯,
所有醫師都認為她是腸胃炎;
但病情卻沒有好轉,今天掛了急診,
然後馬上被送上加護病房。
腸胃炎的診斷並沒有錯,
但那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
「賴俊維,她血壓不太好,
你用超音波幫她看一下心臟。」
病房主任夏老大指揮著,
老大總是不會漏掉任何地方。
「好。……疑?夏醫師,
她的心臟收縮功能很差,
看起來有點像--- 心肌炎,EF 大約 35%。」
總醫師的我在超音波技術方面
已經深獲師長信任,很快報告了我的發現。
「什麼?你趕快聯絡張教授。靠!她血壓掉了!」
血壓掉,心跳停,
每個醫師都知道接下來是什麼──
心肺復甦術開始。
說白話就是,開始急救。
加護病房的醫師們對於急救是習以為常,
雖然每次我們都不願意病患走到這一步,
每次急救的時候我心中總是充滿幹意;
但這都不影響我們
跳上病床開始做心肺復甦術的速度與力度。
「學弟,戴手套,待會你接建志學長。」
不過對於剛進加護病房的住院醫師
和實習醫師們來說,
一大清早的急救無疑是一場震撼教育。
心肺復甦術很耗體力,
一般來說兩到三分鐘左右醫師會換手,
以確保急救的強度和效力。
我們的急救很有效,病人的心跳稍見起色,
而此時心臟外科醫師張教授也趕到了。
「教授,麻煩你了。
這個病人應該需要葉克膜。」
夏老大與張教授
就是我們醫院兒童葉克膜團隊的 leader,
比起「柯 P」那是絲毫不遑多讓;
我可以驕傲地說,可能還有過之---
畢竟我們救的是兒童,
比起成人的葉克膜還要更加危險。
此時病人的心跳又停了。
跳跳停停,急救完全停不下來;
張教授毅然決定一面急救一面裝葉克膜,
我們持續艱苦而有條不紊地拯救這個小生命,
最後終於裝上了葉克膜,
維持住小女孩的生命跡象。
當晚,我在加護病房值班。
小女孩奇蹟似的睜開了眼睛,她醒了!
她身上有著至少兩種以上鎮定麻醉藥,
插著氣管內管、中央靜脈導管、葉克膜、
尿管等等一大堆線,
但是她居然睜開了眼睛而且恢復意識了……。
只是腸胃炎 怎麼變成心肌炎
「媽媽你好,我是兒童心臟科的主治醫師。
弟弟從症狀和檢查結果報告看起來,
應該是得了急性心肌炎。」
『啊?急性心肌炎是什麼?
他怎麼會得心肌炎,啊會不會怎樣?
他只有肚子痛發燒幾天而已耶!』
小男生的媽媽充滿疑惑,同時有點不可置信。
「急性心肌炎就是他被病毒感染,
心臟的肌肉發炎了。
心臟的肌肉發炎讓心跳變不規則,
收縮功能變差,嚴重導致休克。
簡單來說,他的肚子痛就是心肌炎引起的。……
因為他現在檢查已經有心臟傳導阻礙,
心肌酵素升高,之後可能病情會變嚴重,
需要住進專門的兒童加護病房觀察。
必要時還會用到葉克膜治療,
所以我們會幫你轉到醫學中心去住院。」
我講了一大串,
仔細向家屬解釋這個疾病的原理和危險性;
但是小男生的媽媽看起來似懂非懂,
一下子無法接受這麼多。
確實也是,誰能相信只是肚子痛掛急診
就會要被轉院到醫學中心,
眼前的醫師還『恐嚇』她說可能要用『葉克膜』呢!
但是這個病,
真的用了葉克膜就會好嗎?
看著小男生的初步檢查報告,
悲觀的陰霾壟罩心頭;
使我不得不去回想我們是否漏掉了什麼,
有沒有延誤救人的黃金時機?
手卻沒停著,早已撥出了夏老大的電話。
------
值班的夜晚,清醒的重症病人,
微雀躍的值班醫師與護理師。
「她真的醒著耶......」
『對啊,我叫她的名字她都有反應,會眨眨眼睛。』
疲憊了一天的值班夜晚,卻為此而睡不著。
有點興奮,也有點高興醫療團隊的努力是值得的,
不由得在心底期望小女孩能夠挺過這一關。
葉克膜是一把兩面刃,
雖然可以救人,卻也有很多併發症。
包括血栓、出血、感染等等;
而這些併發症在兒童身上更為明顯。
許多病患的經驗是,命救回來了,
手或腳卻不得不截肢;
有的病患更是雖然命救回來了,腦子卻受損了。
不信上帝的我,在這個夜晚也向滿天神佛祈禱。
醫學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科學;
命運還是殘酷的...
第二天早上,小女孩又失去了意識。
她的心電圖相不斷地變化,
暗示著心肌損傷不斷地加劇。
同時心跳也不規則地忽快、忽慢。
「鍾 sir... 她的心電圖好像不對,我們......」
我問道。
「好,這個可以電,賴俊維你上。」
兒童心臟科主任鍾 sir,也是我的恩師,
兒童心肌炎的權威說道。
我拿起去顫器,設好同步整流。
「電」的意思就如同其字面,
是說我們會用電流通過病患的心臟,
達到去顫或整流的效果,
用來急救或治療致命的心律不整。
「Clear!」
「砰」悶悶的一聲,病人身體震了一下。
心電圖相迅速變化著,
如同我的腦筋飛速的運轉。
「不行,電不回來。」
「再繼續。」
反覆著使用電擊、藥物、甚至胸外按壓,
病患的心跳慢慢回復。但病況仍然十分不理想。
「可能已經產生血栓了。
賴俊維,你待會用超音波看一下。」
鍾 sir 神色凝重地與夏老大、張教授討論道。
「這個很難。大概之後要換心才有得救。」
夏老大評估後分析道。
「但是我看他腦袋也有血栓,
如果之後瞳孔放大就沒用了。」
張教授提出但書。
「命不好,或許太晚送來了。」
治療的最後,
小女孩送進開刀房與命運一搏。
卻在手術台上病情惡化,急救後宣告不治。
曾經清澈的雙眼,
在那天晚上之後再也沒有睜開過。
看著國中小男生與家屬上了轉診救護車,
我知道,這只是個開始。
等在小男生前方命運的路會通往哪裡?
[為保護病人隱私,案例資料已經過變造。]
本文授權自 賴俊維醫師,原文
站著走進來,躺著推出去 --- 兒科醫師的夢靨 (上)、(下)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
(圖/shutterstosk,圖非當事人,僅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