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過 5 年、到了 114 年時,

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每 5 人中有 1 人是老人,

鄰近國家日本的老化程度更趨明顯,

平均每 3 人中有 1 人是老人,

台灣恐步入日本後塵、

面臨人口邁入老化的危機……;

近幾年從日本紅到國內,

反映社會高齡化現況的年度關鍵字「下流老人」,

意指又窮又病又孤單的老人,

聽起來既沉重又悲傷的負面詞彙,

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愈趨顯著的台灣,

你是不是也開始擔心自己

會面臨「老後破產」並淪為「下流老人」?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小花平台 - Frances

 

先前在小花平台針對「下流老人」,

已有深度專題報導:

「面對變老的台灣你不可不知:

不只是『下流老人』,還可能是『過勞老人』!」,

仔細剖析未來你我可能要面對的社會現實是

「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

等到退休後,你也養不起你自己,

直至死前的最後一刻,

你都必須出賣自己的體力才能活下去……」

本文將帶領讀者從正面思考:

如何做到最完善的規劃,

讓自己在退休後

即使沒有收入、無人奉養

也不虞匱乏,搖身一變為「上流老人」?

 

8 建議從改變自己做起,

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上流老人:不為金錢

所困的 75 個老後生活提案》一書中,

該書作者保坂隆、本身是精神科專科醫師

並在大學擔任臨床教授,

他從專業醫學的角度

切入民眾日常生活,

提供讀者在金錢、心態、健康

及居家生活等多元面向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

退休後千萬不要因為寵溺孩子

動輒給孫子大筆零用錢,

除了避免慣壞孩子外,

也是為了自己的退休金收入多一分著想。

 

 

 

另一方面,保坂隆提醒,

對於年齡要有自覺

且凡事量力而為就好,

像是借給他人或是向他人借來的東西,

一定要有借有還,

以免隨著年齡的增長、

行動愈來愈不方便,

東西就這樣愈拖愈久,

很容易就被遺忘了;

尤其年紀大了就要「服老」,

體力消退或是記性不好都是正常的,

不需勉強自己去做年輕時

有體力、有時間會做的事情,

只是徒然增加無形的壓力而已。

 

說到如何當個「上流老人」、

老後不為金錢所困?保坂隆認為,

與其在老後只靠著少少的退休金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甚或疾病纏身、入不敷出,

淪為社會最底層……,

倒不如預先做好退休理財規劃,

讓自己擁有不虞匱乏的經濟保障,

做足萬全準備以迎接一個人的老後。

 

保坂隆在書中並提醒,要做到上述這些,

就得適時轉換個人思考模式

並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

以下整理由他提出建議:

「從改變自己做起,

成為更好的自己!」條列 8 個重點:

重點1、對年齡有所自覺,凡事量力而為。

重點2、「有賺頭」的好事背後總是得不償失。

重點3、別被「退休後需要好幾千萬圓」這種話迷惑。

重點4、「我才不可能上當!」愈是這麼想愈容易被騙。

重點5、為了健康活到老,應該避免熟年離婚。

重點6、人生要按照自己的意思謝幕。

重點7、凡事不隱忍,大發牢騷才是健康的秘訣。

重點8、提供教育基金來取代小孩的零用錢。

 

規劃老年退休保障

要掌握「1 不」+「1 要」

至於如何拒當「下流老人」、

邁向「上流老人」?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指出,

唯一不二法門

就是及早做好退休金流

與風險保障規劃,

建議民眾可以從

常見在投保時容易發生的迷思

「1 不」及必然、

不可或缺的保障「1 要」

詳加思考並規劃:

 

 

 

「1 不」:

不要把錢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只是徒增投資風險

試問自己:

是否在退休前和退休後

對於金錢的「認知」,

有了明顯的落差?

在退休前,如果有閒錢,

寧可存在銀行、不敢輕易投資……,

這樣你可能錯失

可以將報酬率放大的槓桿效果;

反之,退休後一下子多了許多時間,

身邊也有了多餘的錢,

不同於以往的理財觀念與心態,

甚至將退休金大量投入股市,

像是市場波動度高的股票、

選擇權(期權)及期貨等,

都可能輕易吞噬掉絕大部分的本金。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

資產組合要多元配置以分散風險,

也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

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降低無法回收本金與收益的可能性。

 

「1 要」:

優先考量「醫療保障+長照 3 寶」

轉嫁現代人長壽風險

國人愈來愈長壽,

面對老年化及失能人口快速增加的社會,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

及早盤點個人退休缺口

並預先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絕對有其必要,

「由傷害、疾病帶來的失能風險

是首要考量,

像是醫療、失能照護保障,

可以列為個人投保優先順位。」

 

其中,為了老年退休保障

規劃的醫療險保單,

應該著重在含括範圍廣泛的保障,

像是有住院日額或是實支實付

(兩者擇高給付)、門診

或是住院手術給付等內容,

一來減輕可能面臨的醫療支出風險,

二來也能避免退休資金

受到未來醫療、長照花費所侵蝕,

更不用說享受愜意無憂的晚年生活。

 

另一方面,鑒於國內老年化

及失能人口快速增加,

未來可能引發龐大的醫療

與長期照護費用相關問題,

再加上每個月的看護費用

和其他消耗性日常用品諸如:

紙尿布、清潔及衛生用品……等,

恐是一筆為數不小的開銷,

「建議從『長照 3 寶』來做規劃,

也就是長照險、

失能扶助險及特定傷病險,

轉嫁長照費用支出以減輕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