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你對「偏激」的人有什麼想法?
他是臺大最有人氣的政治學教授 李錫錕,
他犀利的觀點、生動的描述,
總是能讓人對舊有事物產生新穎的思考模式,
他告訴你,「偏激」並非負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李錫錕
但人類最偉大的能力
就是反省並自我糾正錯誤的能力,
經過農業文化對愛的激化,
以及戰爭文化對恨的激化,
人類終於覺悟到:
愛與恨是必要的動能,
兩者矛盾但是相輔相成,
不過,勢必要有一個
位階更高的力量去「統御」它們。
愛與恨,都是前進的動力
尋找這股力量的運動
就是前章所提到的「文藝復興運動」,
正確的翻譯應該是「革新再生運動」,
因為 Renaissance 字面意義就是「再生」,
而馬丁.路德.金恩的宗教改革運動
被稱為「革新」(Reformation),
舊基督教被改革為新教(Protestantism),
也就是「抗議」(protest)的信仰。
革新再生運動本身的目的除了「除舊」
(排除並改革傳統的價值與習慣),
最重要的就是「布新」—提供了新的信仰,
雖然不必然是宗教,但是具備宗教的功能:
訓練人「如何思考」。
所以如同第一章所述,
我們把這個新的革新再生文化稱為「主觀文化」。
我要強調的是,
不論什麼文化,只要是人,就和動物不同:
基本上,動物的情緒不會被激化,
它們的生命力只是本能的 Power,
只有人類才會有被激化的 Power,
我們會愛到為愛而死,
也會恨到臥薪嘗膽二十年,
這是人身為萬物之靈的驕傲!
偏激的個性,
都只是為了「做到最好」
愛因斯坦的一位小學同學問他:
「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看星星,
為何你成為物理學家,我卻沒有?」
愛因斯坦回答:
「因為你長大以後就不看了,
我長大以後還繼續看啊!」
愛因斯坦並非特例,
如果仔細檢視各行各業成功的傑出人物,
我們會發現他們沒有一個人的個性是不偏激的。
拒絕當「魯蛇」,
生命可以更有價值...
大多數人在應徵工作、
找伴侶、選投資夥伴的時候,
總是抱著試試看,
有也好、沒有也好的心態,
連事先稍微做點準備工作都不肯,
成功的機會當然非常渺茫。
如果你周圍充斥這些
東也好、西也好、南也好、北也好的人,
你還開心地跟他們瞎混,
那就證明你們是物以類聚,
屬於同一個幫派,叫做「魯蛇幫」。
魯蛇幫不是愚笨、不是壞人,
只是生命力沒有被激化的人,
如同低溫的水,永遠不能變成蒸汽動力,
對生命力而言是很可惜的。
偏激不應該
只有「負面」形象
總而言之,
偏激這個詞之所以至今仍被汙名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初美蘇冷戰,
西方民主國家對於蘇聯等共產國家,
冠上了偏激的形容,
最後形成了
一面倒的負面刻板印象,
真的很冤枉。
如果我們只選擇看到偏激的負面,
而沒有看到它
對於人類進步帶來的貢獻,
甚至去打擊偏激,
那也就不用對多數「不偏激」的人庸庸碌碌、
一輩子居於「魯蛇幫」的現象,感到太訝異了。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 哈佛大學推薦:讓生活更美好的20個小習慣!
- 你無心的話 別人卻記在心裡! 記住 3 句話 做一個不被 討厭 的人
- 「放棄」是最高級的智慧!放棄不代表認輸,而是 給你另一個選擇的機會...
- 自律的人都有這 6 個習慣!你的生活品質和價值 決定於...
- 一個人的失敗始於脾氣!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懂得「控制 脾氣,溫柔說話」!
本文摘自《Power錕的大人學》
作者:李錫錕 / 出版社:圓神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Sally )
( 首圖來源 / 圓神出版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