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就會影響 孩子一輩子!?
簡單的一句話,
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
讓孩子感覺未來充滿希望。
但也只要一句話,
就會把孩子的學習動機都摧毀,
還會讓孩子徹底否定自己...
到底要怎麼做
孩子才會懂爸媽的用心良苦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4 個訣竅,
決定孩子
人格發展的關鍵
1. 暴怒脫口而出的話,
會傷害親子關係
「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你同學小明都會幫爸媽做家事,
為什麼你不會?」
總是用這樣的口氣和孩子說話,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像全身長滿刺的刺蝟,
隨時想反擊,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不要覺得孩子「做的好是理所當然」
做的好要稱讚、獎勵他,
彼此獲得信賴,親子關係才會好!
爸媽是孩子生命中第一個導師,
如果總是用暴怒情緒來處理事情,
孩子會有樣學樣,
傾向於情緒化的解決問題,
影響「情緒智商」的發展。
2. 親子間的代溝是
爸媽自己造成的
「媽,我可以看電視嗎?」
孩子話一出,媽媽馬上開罵:
「每天只想看電視,
也不想想你上次考的怎麼樣!
趕快去寫作業!」
別讓吼罵取代溝通,
在教養過程中,
難免都會出現孩子行為不符合期待,
爸媽忍不住就開罵,
經常罵完就後悔,又因為做爸媽的尊嚴,
拉不下臉承認罵得太超過,
長久下來吼罵就會取代溝通...
3. 多讓孩子問「為什麼」
培養善於思考的孩子
「爸爸,為什麼北極熊不能去南極住?」
「媽媽,為什麼冬天不像卡通裡會下雪?」
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時
絕對不要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通常孩子都會有 十萬個為什麼,
爸媽應該正視的任何問題,
給答案之外還跟孩子一起找答案,
建立解決問題、查資訊的能力。
自主學習效果比被動學習好,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培養一個善於思考的孩子,
就不要阻擋孩子的提問權利,
支持並鼓勵孩子多元思考、善用想像力,
這是自主學習的好開始!
4. 多稱讚少責備,
不聽話是懂事的開始
正面的話可以提升孩子的行動力,
「說話,是教養最大的關鍵」,
那怕只是一句讚美,都能讓孩子肯定自己!
爸媽多以讚美替代責備,
要能多瞭解孩子的優點,
看到孩子「做到的」,
不要在乎「沒做到的」,
透過讚美可以建立親子間的信賴關係,
即使被責罵,孩子也會認為:
「爸媽是為我好,我要改正!」
責備,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方法,
美國家庭研究社會學家 斯特勞斯:
「研究顯示,不管你採用何種紀律,
一個兩歲小孩在同一天重複犯錯的機率是 80%」
其實決定孩子未來人格,
是被動還是積極,
都取決於爸媽的「教養方式」!
小心,在暴怒情緒時脫口而出的話,
會傷了你和孩子間的關係,
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